聯合報:民進黨陷入“劣者決定”的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9 08:46:16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拼裝的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條,也不是取決於木條的平均長度,而是被最短的木條決定。民進黨目前的狀況,完全符合木桶理論“劣者決定”的情境。 

  社論說,為了反制倒扁運動,幾名民進黨立委對施明德發動一連串無所不用其極的攻擊。令人不忍卒睹的,不只是他們對付昔日同志之無情,而是其手段之卑劣,全然不顧政黨的格調和價值,甚至到了“自毀”的地步。公布施明德獄中求饒信,是自毀昔日民主運動的珍貴資產;慫恿其前妻出面公報私仇,是自毀執政黨的從政理性和氣度,這些,分明都是“短木條”的思考。

  這樣的行徑,一些綠營同志及支持者也覺得相當不妥;拖了一周,卻只見洪奇昌等少數立委站出來表示異議,要求黨中央約束公職人員的反制行動。但這股反省的聲音,又旋即遭到挺扁勢力的抨擊,指責他們的論調是“假清高”、“砲口對內”和“不合人性”。看來,“短木條”更盛氣凌人。 

  社論指出,執政後,民進黨“長木條”對“短木條”的價值戰爭始終沒有停歇,且一直是“短木條”勝出。公元兩千年底,施明德要求陳水扁“交出‘行政院’”遭圍剿而黯然退黨,即是黨內民主信仰退縮的第一記警鐘。今年初,林義雄數度向陳水扁建言未遂而退黨,其實是重複施明德憂心的問題;而他主張的陳水扁不該直接約見閣員,扁幕僚、親屬不應打電話給閣員等建議,在在預告了“總統府邸”後來發生的貪瀆醜聞。然而,當時黨內所有人卻對此保持沈默,視之為“個人事件”。

  不僅如此,去年底選舉前,黨內青壯代企圖發動“新民進黨運動”,但隨即被指為“世代鬥爭”便無疾而終;選舉也以大敗收場。今年三月,青壯代基於危機感沈重再度呼籲召開“黨是會議”檢討黨的路線,結果再度受到壓抑,當時也併發了林為洲的退黨。民進黨內改革反省的聲音,一次又一次被“短木條”所擊敗。

  這些,都還是台開案爆發之前的事。五月趙建銘涉案之後,陳水扁家族陸續發生假發票、陳水扁密帳、珠寶案及阿卿嫂薪資等連串風波,民進黨中央卻依舊裝作若無其事,繼續玩鞏固領導中心的把戲。作為黨主席,游錫堃不僅帶領整個黨隨陳水扁一起淪落,也放任同志以卑鄙手段對民主鬥士作人格謀殺;比起那些張牙舞爪的馬前卒,這個主席的木條長度恐怕還更令人擔心。

  社論又指出,在這波反施行動中,連一向扮演叫罵急先鋒的“三寶”都只能袖手旁觀,可以想見其手段惡質到什麼地步。更反諷的是,這次出面要求格調、呼籲停止反制的,竟是素以“好鬥”聞名的新潮流系;“好戰”的新系搖身變成“鴿派”,足見黨的價值扭曲到什麼地步。新潮流一向是較有反省能力的派系,但上月民進黨全代會卻針對性地通過解散派系,這不是“短木條”決定一切的又一證明嗎? 

  李文忠說,黨中央放任“打施”,“不但沒品格,且沒智慧”;林樹山則擔心,“打施”使中產階級覺得民進黨“很殘忍,又沒品”。憂心道德形象淪落,這是“長木條”的懸念;但對民進黨的“短木條”來說,道德算什麼,他們只想獨佔深綠代言人的地位。正是這種“只要我有水喝”的“短木條”思維,使得民進黨的木桶容量愈來愈小,民意支持度愈來愈低。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組織要避免“短木條效應”,就要避免“劣者決定”,以免水從那裡漏掉。六年來,民進黨一再錯失反省良機,讓黨的價值流失,也讓民心流失;現在,難道還找不到自己的停損點嗎? 

  社論總結說,百萬人民支持反貪倒扁,是希望阻止台灣這一口“大木桶”的能量從失德陳水扁這個“短木條”的缺口流失,這是人民的自力救濟。而當民進黨的形象敗毀至此,也該自行補一補它的破木桶了!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