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週刊》:中國汽車----兩條道路五種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2 06:53:35  


  中國各行各業的製造商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凸現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目前,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電解鋁、水泥、金屬銅和鋼鐵製造商。在低端消費品市場,例如紡織品和消費電子等領域,中國同樣佔領著壟斷優勢地位。而且中國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信息産品出口商。但是,在汽車領域中國能否獲得同樣的壟斷優勢地位嗎?答案是:或許會有這種可能。

  2005年中國的新車銷售已經達到310萬輛。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說,今年前三個月,中國新車銷售已經達到89萬輛。但是,對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們——東風、一汽、上汽車、長城和吉利等來說,他們的優勢僅僅在低端市場。在中高端汽車市場,外國和合資廠商仍然處於絕對的壟斷優勢。

  汽車出口已經成爲中國汽車業的新氣象。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汽車出口共計172600,成績相當不錯。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端。作爲國內領先的汽車製造商——保定長城汽車股份公司在汽車出口方面走在了最前面,該公司汽車出口遙遙領先與其他公司。中國另外一家民營汽車公司——吉利汽車公司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出口計劃,該公司計劃2008年向美國出口汽油和電力混合驅動型轎車——目前這一領域祗有幾家大型汽車公司才能做到。

  對於快速壯大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們來說,他們現在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努力擴大在國內汽車市場上所佔的份額,把國內汽車市場做大。另外一個選擇是提高産品的質量和檔次,爭取向國際市場出口。儘管中國汽車工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面對通用、丰田、福特、本田、現代、日産和大衆等汽車巨頭的競爭,中國汽車製造商仍然顯得十分弱小。從這些跨國汽車巨頭手里爭奪市場份額恐怕幷非易事。

  事實上,不管中國汽車製造商們選擇哪一條道路,它們都面臨著下面五種挑戰:資本、法規、市場、品牌和銷售渠道。

  資本

  不管中國汽車製造商選擇哪條發展道路,資本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國內商業銀行或許是獲得資本的一個重要渠道。中國政府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向汽車公司提供貸款以增加它們的競爭能力。當然,外國投資商也是一個資本來源,一些外國投資商看好中國汽車市場前景,願意向製造商提供資金。總而言之,不管是擴大國內市場份額還是出口國際市場,中國汽車製造商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提高産能。

  法規

  在國內市場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們很容易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爲了提高國內製造商的競爭能力,中國政府制定了許多鼓勵汽車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但是,進入國際市場,中國汽車製造商們則面臨著完全不同的情况。許多國家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和安全標準,這對於中國汽車走向世界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儘管美國和歐洲市場非常有吸引力,但要進入這些市場則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努力。

  市場

  目前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第四大汽車消費市場,年均增長率超過20%。但是,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出現了飽和的迹象。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汽車公司擴大在中國的産能,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面對國內市場上的激烈競爭,一些國內汽車製造商可能會把目光轉向國際市場,相對而言中國製造商仍然有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

  經銷渠道

  絕大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都僅僅在部分地區和個別産品領域具有優勢,祗有極少數製造商有能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經銷和維修服務網絡。在建立完善的經銷渠道方面,中國汽車製造商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面對中高端消費市場,維修和服務網絡是否完善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不管是擴大國內市場份額還是增加出口,中國汽車製造商都面臨著建立經銷網絡的艱巨任務。

  品牌

  大部分中國國産汽車都僅僅適應國內消費市場,低廉的價格和還算凑合的質量祗對中國消費者有吸引力。如果要進入國際市場,中國汽車製造商們就必須考慮品牌的問題,外國消費者能否接受中國汽車品牌還是一個未知數。儘管中國出口産品因物美價廉而著稱,但那僅僅是對低端日用消費品而言,對於汽車這樣一個大件商品來說,廉價可能幷不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來源:中國經濟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