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站的消亡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5 07:27:47  


  剛從江西南昌回廣州的民營加油站的李老闆說:“現在我不知道我的競爭對手是誰了。”以前既是同伴,又是競爭對手的社會加油站似乎在一年之間快速人間蒸發,“去年我到江西還有一個繁榮的社會加油站的市場,而到了今年,90%的市場都已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收購了。”

  斷油逼宮

  南昌中油興能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黃强告知,江西的社會加油站確實剩下不多了。近幾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高價收購了一批社會加油站,原來還有一些地段好的加油站不願出讓。然而,從2004年開始,成品油批零價格倒挂,加油站賣油越多,虧得越多,社會加油站難以維持,祗能主動上門出讓,或者關門停業。

  “兩大石油集團改變了收購加油站的手法,原來的手段是搶佔加油站,現在則是斷油逼宮。”上海的證券分析師說,在現行的體制下,兩大石油集團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既是競爭對手,又是供貨商,導致整個市場的不公平。

  年初,上海最大的民營石油集團——星城石油有限公司出讓50%以上股權給中海油,一度引起全國轟動。“資源是壟斷的。沒油,油價是倒挂的,賠錢。”公司的一位人士如此解釋賣掉公司的原因。這家成立於1996年的民營石油公司,在2005年7月被中石化“斷糧”之後,最終委身中海油門下,以股份換取中海油較爲穩定的油源。

  據了解,1999年之前,社會加油站一度佔到總數的60%。但是,到2001年,90%以上的民營加油站被兩大集團“招安”。最新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石化在控制了國內近30000座加油站的基礎上,再收購加油站1200座,其國內零售市場佔有率上昇至約55%;中石油也强勁擴張,加油站總數達到18164座,零售市場佔有率達到約32%。而民營加油站2005年祗剩下2萬家,市場佔有率還不到15%。它們正在苦苦掙扎之中,很多已經快撑不住了。

  在國家政策調整後,原油開採和進口權都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手里,所有下游的石油企業,都必須從兩大集團手里買油。因此,兩大集團採取了對付民營石油企業的新方法:在石油加工環節,讓價格倒挂,即讓民營油企“賠死”;在成品油銷售環節,限量供應或者干脆斷油,讓民營油企“餓死”。

  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一邊是民營石油企業的“哀鴻遍野”,一邊是兩大壟斷型國企的“迅速擴張”。

  加油站坐地起價

  “成品油價倒挂,每噸大約虧300元,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一家廣東民營油企的李老闆說,民營資本進入的加油站領域,都是憑藉個體的力量,根本無法和石油巨頭們一爭高下,雖然他也曾有過做大成品油的零售業務的理想,但民營老闆拿不到油,根本不現實。現在最重要的是,能够套現而出,全身而退,出讓加油站不失爲一筆不錯的買賣。

  從1999年至現在,李老闆賣掉了幾個加油站,最高價的一個加油站值6000萬元。“一個加油站的投入成本一般祗有四五百萬元。回報非常好。”目前,李老闆手上仍有幾個加油站,他已不再經營加油站,把加油站租賃給中石化,一年的回報是2000萬元。對這幾個加油站的最後去嚮,李老闆說:“繼續租賃,還是賣掉?賣給兩大集團,還是賣給跨國石油公司?我祗看哪個做法回報好。”他坐等年底石油開放再作决定。

  據了解,廣州有547座加油站,社會加油站祗佔約20%的比例,但在市區約250座加油站中,就有50%是社會加油站。即使是在廣州油料銷售量中佔七成的中石化,在市區也祗有60多座加油站。廣州的加油站是可遇不可求的“香餑餑”,“目前在廣東的加油站平均收購價格在1000萬元以上,廣州加油站叫價2000萬元到6000萬元不等”。一位中石化的內部人士說。能源公司的高層經常感嘆“一擲千金也沒人肯賣”。購買的石油巨頭不計成本。去年年末中石油高價競得中山大學附近的新港西路加油站;今年年初殼牌競得廣州周邊的幾個加油站,石油巨頭們出手之重,讓業界人士不禁驚呼——“他們簡直將投資回報率置之不理了!”

  “廣東加油站市場已經成爲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個省份。”廣東油氣商會的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說。

  目前,在廣東,中石化有2000多個加油站,中石油有1100多個加油站,中油BP以430多個加油站緊跟其後,接下來是殼牌、加德士、埃克森美孚等跨國巨頭。而民營企業在新建和購買加油站的表演中可以說暫時畫上了句號。

  對加油站的爭奪還有一個大背景,“《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成品油批發企業的准入條件是‘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誰佔領了加油站,就能保證進入批發的渠道。”一位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的人士說,中國加入WTO時承諾,今年年底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獲得加油站成爲石油巨頭們制勝的關鍵。石油巨頭們爭奪加油站考慮的首要因素不是價格,而是地段和規模——它們意味著市場份額。

  民營加油站的隱憂

  “目前民營加油站賣的0號柴油,全都有問題。”廣東一家民營油企的總經理王康很肯定地告訴贏週刊記者,由於兩大集團不再向社會加油站供油,即使有少部分柴油批出,在批零價格倒挂的情况下,民營加油站拿到柴油,直接拿到批發市場上賣,比零售的利潤更高。王康自己就曾從加油站手中買到一批零售價的柴油,價格抵于中石化的批發價,“這要靠跟加油站老闆的交情”。

  2005年12月,廣東省工商局對市場加油站汽油、柴油曾做過一個全面的檢測,結果表明,廣東加油站二成的汽油、柴油不合格,上黑名單的加油站大部分爲民營。

  在不能保證溫飽,甚至無法生存的情况下,社會加油站又怎能做到“溫飽足,而知廉耻”?“百年老店”和它們無關,信譽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一部分邊遠的加油站,由於無利可圖,“兩大石油集團既不收購又不供油,祗能自生自滅”。

  來源:贏週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