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看靠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時代已過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5 07:37:46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日前透露:自2002年以來,深圳市在崗職工工資水平增長率逐步下降,與深圳市主要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形成較大反差。目前,深圳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已低於廣州和北京,退居全國第三。去年以來,工資增長率更接近于零。

  第一財經日報文章稱,對深圳來說,工資零增長很可能意味著這位“時代驕子”已經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即將由絢爛歸于平淡。之所以這麽說,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物價上漲的情况下,工資零增長將導致市民生活水平的相對下降,這將使深圳對全國人才的吸引力大爲下降。深圳之所以能够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保持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類人才的“孔雀東南飛”現象,得益于“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所帶來的充沛活力。一旦各類人才流入深圳的速度逐漸放緩,深圳可能風采不再。

  第二,工資的零增長甚至可能出現的負增長,將使深圳的産業昇級更加困難,使深圳有可能被牢牢“鎖定”在産業鏈的低端,祗能生産一些低附加值的産品。因爲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既然勞動力相對廉價,那麽投資那些技術密集或資本密集的産業,其成本就會顯得相對過高而缺乏吸引力。

  如果真出現了這樣的情况,那麽深圳在中國的經濟行列中,就不僅不能繼續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帶動珠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反而會“掉轉槍口”,和中西部人口稠密地區爭投資,爭市場,那將是一個真正令人扼腕的局面。

  第三,工資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最大危害,還在於使深圳的經濟發展頓失動力,從起飛變成墜落。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工資零增長或負增長導致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導致市場萎縮,商品滯銷,利潤下降;廠商爲了降低成本便祗好降低工資、解雇員工,結果誘發更大程度的需求下降,整個經濟由此陷入了“螺旋下降”的惡性循環之中。

  文章表示,這些年來,我們有一個思維慣性,就是一談到一個地方的工資水平,總是下意識地認爲這是一個社會公平問題,但從以上分析來看,工資增長率能够和經濟增長率保持同步,首先是一個經濟能不能實現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深圳要避免陷入盛極而衰的陷阱,就必須採取經濟和社會的各種手段,使工資水平能够盡快恢復增長。

  文章最後指出,人們曾說:“深圳是中國經濟的窗口。”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深圳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對中國來說,靠所謂“勞動力廉價的比較優勢”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能不能及時地調整思路,摒弃這種僵化的思維,亦將成爲中國能不能順利實現自己下一個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