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需要再度激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4 07:32:35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 面對近期國內熱點區域的强勁態勢,長三角將如何應對?新華網發表專訪華師大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徐長樂文章說:區域板塊的風雲涌動、全面開花,表明中國區域戰略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長三角應有更主動的姿態,重新激活最近兩年相對沉寂的局面。
 
  環渤海灣將後來居上 

  天津濱海新區“特區”身份的確立,是中國區域戰略棋盤里的一步關鍵落子,也是環渤海地區的一體化進程的破題。 

  中國的區域板塊中,素有“三大區域”之說,即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但客觀而言,目前還是“兩翼齊飛”而非“三足鼎立”。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總量與發展勢頭,與前兩“角”不在同一檔次。 

  與長三角和珠三角不同,“環渤海”經濟圈還不太成形。這從其名稱的爭議就可看出。在學術界,至今還有“京津冀地區”與“環渤海灣地區”之爭,兩者的“圈”界邊緣不同。這一區域坐而論道十數年,一個重要原因,是始終沒有解决好北京與天津這兩個雙中心的角色分配。 

  現在,國家激活天津濱海新區,幷將其功能明確定位爲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使其成爲中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這一决策,無疑是個强大的助推力,因此,對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值得人們期待、看好。
 
  儘管在改革與發展的路徑與抓手上,濱海新區與浦東新區、環渤海地區與長三角地區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質上,他們仍屬同一類型。所以,天津方面經常說要把濱海打造成北方的“浦東”,這不單純是比喻,自有內在的同質性。
 
  至少三五年之內,濱海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還不足以對長三角地區構成實質性的競爭態勢。長三角的競爭實力在上世紀末趕超了先發12年的珠三角,後來居上這一幕會不會在數年後再次上演呢?後發,自有後發的優勢。
 
  長三角必須盡快“激活” 

  有人把長三角的相對“沉寂”,歸咎于它沒有“泛珠”那樣的體量,沒有因其特殊區位而獲得的更多來自更高層面的支持,歸咎于它最近沒有類似天津濱海新區這幾天的“大事”,甚至認爲,這種沉寂,是一種高調過後的低調、激情過後的理性,漸入深水區後的步履遲緩。 

  這有一定道理。但幷不意味著,長三角的再度激活祗能等、靠、要。相反,它完全可以主動地找尋到激活自己的敏感點,在更深的層面上實現突破。 

  擺在眼前的一個激活點,就是長三角能否把實施“十一五”區域規劃作爲切入點,形成更强有力的制度安排,以便更好地落實、執行、監管規劃。過去的兩三年中,各個職能部門間簽訂的數不勝數的合作宣言、協議,現在有多少人在問津?是如何在執行?這種祗注重“上文”而不關注“下文”、祗重視“提出”而不追踪“落實”的現象,其實也是長三角近兩年趨于“沉寂”、缺乏亮點的一個因素。我們能不能通過立法形式,賦予區域規劃的法律地位,把合作模式固定下來;或者,成立一個更高級別、能够有協調能力和約束力的類似“長三角規劃與協調發展委員會”之類的職能機構? 

  其二,區域自主創新體系能不能率先破題?自主創新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的一個主旋律。對於長三角來說,這方面的基礎條件優于其他區域,無論是産學研的結合,還是企業整體研發能力,或是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的整體實力。遺憾的是,長三角目前的創新工作多是各自爲戰,在合作與共享上做得相當不够。好在蘇浙滬高層已經就此達成了共識,幷把“科技創新”列入了由三省市省市長親任負責人的四大重點合作領域之列。如果長三角能在這個大題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樹,不僅對區域發展的整體進展是極大推動,同時,也給其他區域提供了一個範本。 

  總之,無論是從區域整體發展來說,還是應對風起雲涌的國內各大區域,長三角都應該找到激活自己的舉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