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應主動實現中國金融全面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8 09:41:15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發展研究室主任易憲容。
  中評社香港9月28日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金融發展研究室主任易憲容發表文章說,最近美國財長保爾森訪問中國時說,加快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是化解人民幣匯率升值與中美貿易順差的基礎與條件,因此,促進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是中國金融改革最為重要的方面。保爾森的言論再次引起人們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關注。

  文章說,事實上,中國加入WTO後,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更是成績斐然。它通過注資上市,引入外國投資者,引進全球最新的管理理念、產品及技術,不僅降低了國內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也為國內銀行業搭起一個有效的競爭平臺。可以說,中國金融業的全面改革開放,是中國金融業成長與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金融業應對金融全球化的前提條件。

  但是,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並非如早些年的日本、韓國那樣,是面臨金融危機迫於內外不利形勢的開放,而是履行對WTO承諾的主動開放。因此,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是有步驟、有規劃、有秩序、逐漸推進的開放,而不是在外在衝擊下被迫進行的開放。

  文章指出,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也應該是平穩的開放。中國金融業要通過改革開放引入全球新的金融理念、管理經驗、風險控制技術、機構、產品及市場來促進轉軌與市場化,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降低系統性風險;同時,要避免對國內金融體系造成大的負面的衝擊,為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創造成長的條件。

  比如,最近銀監會頒佈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就體現了中國金融全面開放的平穩性。《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在遵循中國對WTO承諾前提下,對外國銀行業的進入採取了一些策略性限制(如外資銀行只有在中國註冊成為法人銀行,才能全面從事人民幣業務)。這種限制中國並非先例,而是許多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基本慣例。因此這樣做既不違反中國對WTO的承諾,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有利於國內金融業發展和有利於國內金融監管的作用。

  文章表示,在主動性與平穩性的原則下,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就能夠在不違反中國對WTO承諾的條件下,對外國投資者進行某種限制,以便降低或減少由於開放過度或過快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的外在風險。同時,我們也能夠摒棄以所謂“金融安全”為藉口的閉關自守,通過引入外來競爭者、引進新的理念與技術,形成中國金融市場的有效競爭,提高中國每一個金融機構的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看上去個體金融機構的風險是增加了,但國內金融機構整體效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也就是說,中國金融體系的非競爭性及低效率是中國最大的金融不安全,也是中國經濟的最大不安全。通過全面改革與開放,形成有效率的金融市場競爭機制,這才是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的實質與核心所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