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中國宗教和諧相處堪稱典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5 10:21:55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季羨林說:佛教廟裏有時有道教的神,而且佛道兩種廟裏,有時竟會出現孔子和關帝文武兩聖人。有錢人家辦喪事,既請道士,也請和尚,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一團和氣,處之泰然。因此整個中國歷史上沒有一次宗教戰爭。

  《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今日刊載文章說,如果不同宗教的信徒都能互相尊重,則中國社會必能安定團結,世界人民也必能安定團結。確實,中國宗教的和諧相處堪稱世界典範。中國五大宗教參與了許多世界性的和平文化行動,《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章程》規定了該委員會的宗旨是加強我國各宗教團體及其信徒維護和參與世界和平事業,發展同世界各宗教和平組織及有關人士的友好往來,共同促進和維護世界和平,並為此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世界宗教界贏得了榮譽。

  文章指出,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這兩大宗教一直和睦相處,共同維護著和平事業。傅鐵山代表中國宗教界提出過如下倡議:高揚和平旗幟,維護宗教的純潔性;提倡宗教寬容與和解,創造和平共處的環境。正視不同文明和宗教信仰的差異,互相尊重,求同存異。

  伊斯蘭源於阿拉伯文,其字面意義為謙遜、降服、歸順、服從、和平、純淨等意義。中國伊斯蘭教保持了伊斯蘭教的根本教義,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教文化,主張和平、純潔。中國穆斯林與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民族都能和睦相處,榮辱與共,譜寫了一曲曲維護和平的讚歌。伊斯蘭教提倡“中道”,主張當行則行,行止有度,絕不過分。伊斯蘭教認為,堅持“中道”原則,是達到與社會相和諧的途徑。

  中國佛教的核心理論,是非暴力論,和平是佛教實踐的主體。佛教繼承了婆羅門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和不殺生思想,把這一思想變成自己的基本戒律。佛教認為人的行為是由欲望引起的,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欲望膨脹的結果,就有了貪的行為,掠奪和戰爭正是貪的表現。所以佛教提倡滅欲,不殺害生靈,眾生平等,不允許種姓壓迫的存在,這樣,社會、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和平共處才有保障。這些平等慈悲的思想成為佛教和平思想的基石。

  中國道教繼承了道家取法自然的和平論,主張人類處理自己和萬物的關係,必須取法自然,人類要以天地為準則,維護世界萬物生長變化過程的自然本性,不能人為地去破壞自然本性。道教的經典之一《抱樸子》反對殺生,反對妄為。道教全真派道徒丘處機在1220年正月,不顧自己年邁體弱,以73歲的高齡,率弟子18人,自山東萊州啟程北上,爬高山,涉大川,跨戈壁,越荒漠,為結束“十年兵火萬民愁”的局面,勸誡成吉思汗止殺,“欲罷干戈致太平”。《老子》和《抱樸子》等經典所提倡的和平思想,在當今時代為世界和平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中國五大宗教都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為貴”的思想,貫徹到各自的教義、教規和行為活動中。各宗教之間互相吸納融通,形成了中國五大宗教的多元共存、和睦相處。文章表示,中國宗教的這一傳統,為世界宗教處理相互關係提供了可借鑒之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