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 
珠江作證
——鄧小平與廣東改革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18:34:38  



  “三來一補”、“四通一平”、“筑巢引鳳”、“兩頭在外”、“外引內聯”、“借船出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等嶄新的名詞在廣東洋洋灑灑地傳播著。

  引進資金和技術,引進先進經驗,成爲廣東開拓者們的口頭禪。

  5年很快過去了,特區5年的成效如何?是成功,抑或失敗?這是令世人矚目的問題。

  1984年春天,鄧小平踏進珠江流域的土地。珠江在悄然流動,輕霧掠過,寧靜而神秘。

  南風開始勁吹的珠江兩岸、珠江流域到底是怎樣的勢態和格局?中央怎麽看這5年?以後的路該怎麽走啊?這是個謎。多少人爲之憂慮!

  鄧小平來了。他新的足迹十分清晰地留在這塊最先改革開放的土地上。

  他走著,看著。來到深圳,依然祗是看著、聽著,不說話。

  “我主要是來看一看,有話回北京講。”

  當他來到珠海時,他爲珠海題詞:“珠海特區好”;回到廣州,他又爲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謎揭開了。

  特區5年的拼搏幷不白費,5年的特區之路是正確的。鄧小平以偉人的氣魄給予肯定。

  從廣東回到北京,鄧小平隨即召見中央幾位負責同志,明確指出:“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他給特區的功能定位:“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改革和開放由廣東而向各省、市和地區輻射。根據鄧小平的意見,中央决定進一步開放包括廣州、湛江在內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第二年,又决定把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洲地區列爲開放區。

  珠江八門入海,這是浩浩蕩蕩的開放格局。鄧小平的整體設計,使廣東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有幾個數字令人興奮:2003年,廣東外商直接投資近190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89倍,佔全國的1/3;外貿出口近153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10倍,佔全國的35%。

  殺出一條血路!這一驚天動地的誓言,響徹珠江三角洲,逐漸變成現實。

  珠江三角洲上,有一個面積僅806平方公裡的地方,在歷史上久負盛名,這便是順德。廣東出的狀元,它差不多佔了一半;宋末、明初,更是一批批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慷慨赴死,義薄雲天;當十三行“一口通商”之際,這裡則是“一船蠶絲去,一船白銀歸”,順德的行商遐邇聞名;民主革命之初,這裡亦有與孫中山幷稱“四大寇”的先行者。至於在海外,更是聲名遠揚。不見“廣州餐館”,却有以順德命名的餐館遍佈全球;改革開放,順德一馬當先,“殺出一條血路”,它成了珠江三角洲“四小虎”之首。

  這令人留連忘返的順德啊!

  鄧小平兩次南巡,足迹留在此地。1984年與1992年,兩行光輝的足迹,紀錄著偉人的偉大功勛!

  迄今,有誰能忘記這樣魅力四射的聲音——

  “發展就是硬道理”。

  “思想要解放一點,膽子要大一點,步伐要快一點”。

  那是1984年1月19日,正當順德的初級工業化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鄧小平來到順德,對順德的鄉鎮工業給予了高度評價,極大地推動順德從農業化向工業化的跨越。

  這是歷史性的跨越:當時順德的經濟總量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也是廣東省擁有國家一級企業和省級企業最多的地區之一,全國十大鄉鎮企業一半以上都薈萃順德。如今它的GDP已逾500個億!人均收入已突出世界富裕水平的指數。

  順德人,何德何能?除了這裡民衆的智慧和力量外,很重要的是鄧小平的“硬道理”和“三個一點”在起决定作用。

  當88歲高齡的鄧小平于1992年1月29日再次莅臨順德時,他又進一步强調“硬道理”。他視察了廣東珠江冰箱廠(科龍前身)幷聽取企業老總潘寧的彙報:冰箱廠在1983年籌建,僅用七八年時間産量就翻了七番,年産值超過10億元,每年出口700萬元至巴基斯坦、東南亞等地。聽完彙報,鄧小平說:“我們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要受人欺負,發展才是硬道理。”

  鄧小平還親切地教導順德人“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要把握大局,不要爭論,抓緊時間干,搶抓改革和發展的機遇。”他說: “順德的經濟發展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成果,所以改革開放一定要堅持,而且思想要解放一點,膽子要更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