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活得最滋潤的西關五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31 10:24:50  


木雕作品。
仿古傢具。
  中評社廣州訊/木雕是廣州雕刻的一種,素以工藝精巧細膩而聞名。木雕分為建築裝飾和傢具雕刻兩類。建築雕刻多採用棒木製成,有廳堂花榻.門窗、屏風、神案等,如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裏的屏風、樑柱、門窗便處處體現著廣州木雕工藝的特色。傢具雕刻以紅木傢具和棒木箱最為有名。以紅木傢具為例,它繼承了我國傳統的雕刻工藝和木質結構工藝,具有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細、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結構堅固、經久耐用等特點,是東方式廳堂的高檔實用藝術品。

  紅木分為酸技和花梨木兩大類。紅木傢具的製作是用入棒方法,不用釘子。雕工主要有浮雕(凸花)、通雕(通花)和刻線沉雕(凹花)三種。紅木傢具也有花瓶、瓶座、宮燈籌工藝產品,習慣稱為"紅木小件"。紅木工藝九龍床是近年來創新產品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設計別出心裁,靠背上雕刻的九條遊龍大宵呼之欲出之勢,真可謂是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廣州木雕被列為西關五寶之一,如今在西關五寶中,木雕“活”得最為滋潤。原因無他:一是木雕一直與廣式傢具相伴,與普通市民的生活最為貼近,這是民間工藝賴以生存發展之根;二是在市場競爭的洗禮下,工具及技藝的不斷創新磨礪出一批批新的木雕師傅。 

  廣州木雕工藝以半立體通雕,滿屏雕和多層次雕刻相結合的風格著稱,與中國的京式、蘇式木雕同源而又各具異彩,共同構成中國木雕三大流派。

  “與其他民間工藝相比,廣州木雕目前還不存在技藝斷代的危險”,站在自己的木雕工作室,廣州美術學院的木雕專家尹秋生老師很自信。他說,雖然廣州木雕傳統區域如濠泮街等地的從業者確實不多,但在郊區及臺山、新會、江門等珠三角地區的廣式傢具工廠,廣州木雕師傅的數目達到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木雕高手,至今仍佳作頻現。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州木雕有傢具雕刻和建築雕刻兩大類,尤以酸枝傢具為大宗。史載,廣州木雕興起于唐代,由於外貿發達,東南亞國家的酸枝、花梨木等貴重木材經廣州入口,刺激了廣州木雕業的興起。到了明代,已形成行業,清代則是廣州木雕的巔峰期。

  今年近60歲的冼聯廣是廣州木雕世家的第三代傳人,守著祖輩在天成路木雕鋪面近半個世紀。他說,早在清代雍正年間,廣州木雕師傅羅元、林彩、賀五等工匠,應詔進宮,專門為皇帝打造紅木傢具,現在故宮珍藏的紫檀木雕花雙頂八件大櫃,就是乾隆元年廣州工匠所做;相傳光緒皇帝的龍床是在廣州做的,運到皇宮,竟無人能裝,皇帝只好詔命廣州工匠梁阜進京為其組裝。

  在宮廷的示範帶動下,廣式酸枝雕刻傢具在官紳、富商階層更是時尚的象徵,除了內地官府、富商每年來廣州訂做、採購大批酸枝傢具外,有些官紳甚至直接將知名工匠請到家中,根據居家環境、個人喜好量身定做。西關的濠畔街、西來初地一帶更是聚集了很多工場,相當部分製作完成後便在洋行和“夷館”林立的十三行出口。

  日本侵華期間,廣州木雕幾乎遭“滅頂之災”,已有過百年歷史的行會也自行解散。新中國建國後,廣州木雕再次迎來自己的春天,組織起多個手工藝生產合作社,眾多流派不一的老藝人將自己的不傳之秘互相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廣州木雕的技藝水平。1961年郭沫若到藝光紅木小件廠參觀時,曾即席揮寫條幅:“刀為筆聿,木作紙張,巧奪天工,幟樹東方;集體創作,個性發揚,傳統工藝,為國爭光。”盛讚其雕刻藝術的精湛。1973年,廣州木雕工藝廠集體創作的大型精品木雕傢具“九龍十頭床” 名噪海內外,當年的廣交會上,被德國商人以26.5萬元的天價買走。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很多木雕技術人員從國企流出自立門戶,廣州木雕又重新回到民間。目前,仍留在西來初地一帶從事木雕行業的技師確實不多,但這並不代表木雕衰落。尹秋生說,在新會、江門等地,從事廣州木雕傢具生產的作坊是一片一片的,初略估算共有數十萬技師,其中不泛木雕高手,技藝手法都十分嫺熟。據瞭解,近年由於人口遷徙的便利,不少來自浙江東陽、福建一帶的木雕技師也來廣東創業或工作,不同風格的雕刻技術、手法漸有交融之勢,這也進一步提高了廣州木雕的工藝水平。

  廣州木雕近年來的發展與新式工具的應用也密不可分。新工具的應用大大減輕了木雕的難度,如雕刻機的產生就解決了平底浮雕的大難題,尹秋生說,傳統木雕師傅能做平底浮雕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要求雕刻的點要一樣平,完全憑藉手工,難度可想而知;但現在有了雕刻機,一個木雕新手也能做出令老師傅汗顏的平底浮雕來;其次,木雕的玉香線也一直是木雕業最“考”師傅水準的技術,“清代的古木雕,有沒有玉香線,木雕價錢相差近一倍”,但現在借用雕刻機也能輕易做到。其次就是打磨技術,這是廣州木雕的基本功,以往沒有幾年苦功是練不好的,現在用新出的打磨機,利用砂紙一磨,又快又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