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試論澳門港的興衰
http://www.CRNTT.com   2006-03-08 22:05:42



  第一,明清政府加强對澳門港與中國內地貿易的限制,使其失去廣大的經濟、資源腹地。

  澳門港的海外貿易是在葡萄牙人租居之後發展起來的,所以明清政府對葡萄牙人夙具戒心,一直防範。崇禎四年(1631年)曾封鎖廣州,不許葡人出入貿易;崇禎十年(1637年)又規定葡萄牙人不能來廣州互市,十三年(1640年)崇禎帝又下了禁止葡人通商的諭旨。順治四年(1647年)葡萄牙人得兩廣總佟修養甲允許其商舶與廣東商人貿易,但諭旨仍不准人廣州。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粵海關設立,停止了澳門與廣州的陸路貿易。嘉慶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頒佈了《民夷交易章程》,規定:“外商不准久住澳門,清查澳門戶口”。這樣,中國內地的豐富商品不能順利地運往澳門港貿易,再轉運海外。也就是說,澳門港海外貿易的經濟、資源腹地失去了。這無疑是對澳門港海外貿易的致命打擊。加上澳門港半島面積祗有十六點四平方公裡,耕地僅有700畝,既沒有農業經濟,手工業也很少,根本不可能爲海外貿易提供任何商品貨源,甚至連主要的生活資料如大米,副食品等祗能依靠廣東,特別是香山(中山市)縣供應,而清朝政府又嚴格控制對澳門港生活資料的供應,規定“糧食計口而授,每幾日放一關,其一切用物皆藉檢查留難。計[香山]縣與澳[門]人口數萬,斷絕往來生業,生食致困,愁苦難言。” 可見,入清以後,澳門港不僅缺乏中國廣大腹地的商品供應,而且缺乏中國內地生活資料的供給,其海外貿易就不能再維持下去了。

  第二,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歐殖民國家先後東來經商,嚴重打擊了葡萄牙操縱澳門港海外貿易的獨霸地位。

  到了十六世紀末以至十八世紀,荷蘭、英國、法國在工商業發展方面已超過葡、西兩國。它們在海上的勢力日益興起,幷不斷往東方和中國發展航海貿易關係。1595年,荷蘭人胡特曼(Houtman)率艦隊東抵爪畦,1598年在爪哇建立商館,以後擊敗了葡萄牙人幷佔領了整個爪哇島,在巴達維亞(Batavia)建立了殖民政權,控制這個半島的海外貿易,排斥了葡萄牙人的海上勢力。1641年,荷蘭人攻佔了馬六甲,其艦隊把持了南洋海面的航路,切斷了印度與澳門港的交通,把葡萄牙人趕出了印度,掌握了亞洲的全部貿易和全部運輸,奪得了葡萄牙人東來以澳門爲根據地的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於是澳門港與果阿的貿易即告衰落。給澳門港海外貿易打擊最大的莫過於英國人的東來。1637年6月25日,英國由海軍大將威德爾(John Wedall)率領商船首次來到澳門。十七世紀後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建立商館,迅速發展對華貿易,取得了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首要地位。接著是法、美兩國也來到中國發展貿易。所以從十八世紀末以後,英、法、美已逐步成爲清朝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了。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國家强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了沿海甚至內河的三十多個港口。於是,外國商人就紛紛來到各個港口做生意,商品從四面八方輸入中國,中國商品也從各個港口輸出。澳門港的海外貿易盡爲其他港口所奪而一落千丈。

  第三,日本驅逐葡萄牙,使澳門港海外貿易失去東部的重要航綫。

  如在第一部分所述,葡萄牙租居澳門港後,澳門與長崎貿易十分興旺。但後來葡萄牙的耶穌會士到日本進行傳教活動, 十分活躍, 發展很快, 引起了信仰神道或佛教的日本人的强烈反對。1637年,日本基督教徒發動叛變,牽連到葡萄牙的耶穌會士。於是,日本政府遂在“1639年底把葡萄牙人全部驅逐出境,使葡萄牙人的希望遭到破滅。”1640年又正式禁止葡萄牙人到長崎貿易。經歷了九十六年之久的澳門——長崎貿易中斷了。這對澳門港的海外貿易是一大打擊。後來,雖然葡萄牙派人到墨西哥和秘魯請求通商貿易,但又遭到拒絕。澳門港海外貿易的老航綫中斷了,新航綫又打不開,衰落已成爲不可避免。

  第四,澳門港的自然條件不能再適應大汽船停泊和大規模近代化貿易的需要。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航海交通史的發展已經由帆船時代進入了汽船時代,需要有港闊水深的港口停泊。而位於珠江下游的澳門港,就其海底地形而言,大部分是淺海堆積地帶,澳門附近周圍的海水深度,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超過四米。加之長期受西江泥沙之沖積,海岸日淺。內港,停泊二千五百噸的汽輪已十分困難。外港水深一般也是一至二米左右,祗有珠江口外,海水深三、四米。至於濠江河中之泥洲,亦經常露面,河道越來越淺窄,往日一千噸的帆船行駛猶感困難,此時大汽輪出入更無可能。因此,清朝以後,澳門港的對外交通範圍大爲縮小,與外洋直接往來日益困難。這是澳門港日漸衰落的重要自然地理原因。

  第五,葡萄牙本國經濟沒落,嚴重影響其對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十六世紀末,葡萄牙開始衰落,當時由於國內一小撮顯貴的背叛國家,葡萄牙很快成爲西班牙腓力第二的擄獲物,于1581年合幷到西班牙去。在西班牙統治時期(1581~1640年),葡萄牙被機械地拖入西班牙與荷蘭、西班牙與英國、西班牙與法國的連年戰爭之中,處境日益惡化。因爲缺乏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使其海外貿易的優勢很快在非洲和南部亞洲消失。所有貿易都交給荷蘭和英國等外國人監督。1640年12月雖然脫離了西班牙,但又于1654年與英國簽訂了條約,這項條約實際上把葡萄牙包括在英國的政策範圍之內。以後由於捲入了1701~1714年英國爭奪西班牙繼承權的戰爭,在英國迫使下韱訂“美圖安條約”(1703年)和“裡斯本條約”,此後200多年,葡萄牙事實上已經成爲英國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附庸國,經濟全面衰落,葡萄牙人在澳門港所經營的海外貿易祗好讓位給英、法等國家在中國其他港口(如香港、厦門、寧波)的貿易了。

  五

  澳門港興起後,雖然其海外貿易的繁盛期祗有80多年,之後經歷了200多年的衰落期,但它無論是對殖民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還是對其殖民地的開發,以至對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都産生了相异而深刻的影響與作用。

  笫一,促進了西歐殖民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十五、十六世紀,正是西歐國家封建主義生産方式解體、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萌芽或生長的時期。這些國家的主政者實行了反映商業資本利益的重商主義政策。所謂重商主要是重海外貿易,正如馬克思指出:“重商主義把世界貿易以及國民勞動中同世界貿易直接有關係的特殊部門當作財富或貨幣的唯一真正的源泉”。葡、荷、西、英等殖民國家先後霸佔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幷以此爲據點發展了同東南亞以及美洲各國的貿易。他們不僅掠奪了中國的金銀財富,而且也掠奪了東南亞和美洲各國的金銀財富,例如西班牙人于1503~1650年的一百七十多年中,從美洲殖民地就運走了黃金180853公斤和白銀16443560公斤。這些巨量的財富運回本國轉變爲貨幣資本,成爲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雄厚資金。與此同時,這些殖民國家又把十六世紀中國在冶煉鋼鐵、絲織和造船業等方面的先進生産技術傳回本國借鑒、應用,必然有力地促進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之成功地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社會,成爲近代歷史的先進國家。所以,列寧說: “資本主義祗是廣闊發展的、超出國家界限的商品流通的結果。因此,沒有對外貿易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能設想的,而且的確沒有這樣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