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越來越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9 09:49:58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發表文章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8年平均達到9.6%。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持續時間更長,估計到2020年,還可以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資料,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13%。

  保持28年的高速增長,我想主要有下面幾個決定因素。

  文章說,改革開放大大激發了經濟的活力,解放了社會的生產力。1978年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大決策,改革傳統的履行行政命令為主的經濟體制,實行對外開放,這個是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它是最巨大的動力。今後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我們就一定能夠繼續保持政治穩定和經濟的快速增長。

  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發展,把發展作為振興中國的第一要務,從1978年開始,黨和國家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方針,從此翻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的一頁。在發展的理念上,也在不斷的發展創新。

  文章表示,中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並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有政府管理的。政府的調節和管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進行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第二是通過市場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增進微觀經濟的效率,保護資源生態和環境,維護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等等。第三是通過財政稅收等杠杆,在收入分配方面促進社會公平。改革開放28年來,這三個方面都取得比較好的成效,在不斷的完善中,特別是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效果更為顯著。由於幾次宏觀調控比較順利,成效顯著,減少了損失,保證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改革開放調動了積極性主動性,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巨大力量。中國勞動力後備資源非常豐富,中國出口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文章說,中國具有巨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十幾億人的大市場,吸引著各方面的投資,中國由於長期比較貧困落後,基礎設施缺口很大,投資機會很多,建設的推進,經濟增速快,人民收入水準迅速提高,國內居民消費不斷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的競爭加快,使中國的市場空間非常大。

  中國具有持續的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中國人民不僅勤勞,而且節儉,中國的儲蓄率高,長期達30%以上,高儲蓄率支撐著高投資率,支撐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文章表示,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和平的國際環境,非常有利於中國一心一意從事現代化建設,和平發展合作已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增長,2001年全世界GDP增長2.4%,2002年到2005年都在3%以上,主要發達國家雖然不可能擺脫經濟危機,但是還沒有出現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影響全球經濟的嚴重的經濟危機。再有,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產業發展加快,突飛猛進,有利於中國後發優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