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政策單邊主義 布什患國際公約過敏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6 14:00:39  


  中評社香港10月26日電/正當美國各界在為逐漸逼近的中期選舉吵鬧不休時,布什政府無聲無息地於10月6日將美國最新的“國家太空政策”(National Space Policy)公佈在白宮的網站上。這份美國10年來首次更新的太空政策報告雖未以新聞發佈會的方式公諸於世,卻還是引來美國太空政策專家和主流媒體的高度重視。

  檔中不僅高唱美國太空軍事力量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布什政府日前無聲無息地發表“國家太空政策”,明言美國將拒絕簽署任何限制美國太空發展的國際協議。
明言美國將拒絕簽署任何限制美國太空發展的國際協議,而且強調拒絕任何“對美國利益可能造成傷害”的敵國在太空發展的權利,著實引來不少華盛頓觀察家的側目。

  《華盛頓觀察》週刊報道,“布什政府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要發展太空武器,但是新政策還是讓太空武器化的大門開得更大了。”美國防務資訊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主任、太空安全專家特麗莎•赫金斯(Theresa Hitchens)表示,“這個政策再次反映出布什政府對簽署任何國際條約患有‘政治過敏症’(political allergy)!”

  儘管布什政府過去曾經出台過不少檔展現其保衛美國太空優勢的決心,布什此次在發表這份備受期待的國家太空政策時卻異常低調,語氣也不如以往強硬。華盛頓觀察家認為,布什有意讓這個政策“強渡關山”,試圖在中期選舉將至之際,儘量減低此政策的衝擊力。

  “布什政府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也很可能引起政治上的反對。他在對太空武器化這個問題上採取模棱兩可的態度,既可減少爭議,也可以為未來的太空軍事化鋪路。”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南亞問題專家麥克•克裏朋(Michael Krepon)評論道,“白宮公佈這份檔的時機已經能充分地反映出布什不願引起太多關注的意圖。”

  儘管布什已經在8月31日正式簽署這項新太空政策,但直到10月6日,即美國聯邦政府歡度哥倫布節(10月9日,週一)那個長週末前的最後一天,才悄悄地將政策報告放在白宮科學與科技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即OSTP)的網站上。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直到10月18日才以頭版文章探討布什的新太空政策走向。赫金斯坦言,要不是布希政府竭盡所能地低調公佈這項政策,《華盛頓郵報》或許還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在頭版上撰文“伺候”布什政府。

  “美國目前面臨的內政和外交問題很多,布希政府顯然是在新太空政策出爐後,靜待一個會吸引最少注意的時機發佈。但他的做法卻倒傷了自己一把(backfire),讓媒體做足文章,”赫金斯評論道。

  赫金斯認為,布什政府自上任以來就對太空發展表現出強硬的立場:2000年,尚未出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就在他領導的一個國會委員會上建議發展太空武器,以保衛美國的軍用和民用衛星;2002年,布什囑咐美國國安會重新界定美國太空軍事和民用政策,於是,國安會出臺了一份反映美國重返月球雄心的報告;2004年美國空軍出臺“反太空戰學說”(Counterspace Operations Doctrine),呼籲美國在太空發展上以更積極的手段保護美國的衛星和飛行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空軍就在鼓吹加強美國的太空軍事實力。美國政府早在雷根時期就曾對發展衛星武器表示過高度興趣,只是老布什和克林頓並沒有這麼積極。直到現在小布什上任後,才又重新加強對太空武器的研究,”赫金斯說道。

  赫金斯認為,克林頓時期的太空政策雖然曾倡議美國繼續掌控太空,確保太空發展的優勢,甚至也曾提出“拒絕敵國提升太空實力的權利”的口號,但是克林頓政府還是取消了所有反衛星武器(anti-satellite weapon)的發展專案,只發展電子干擾裝置(electronic jamming devices)。

  “布什政府的新政策雖然同克林頓時期的宣告沒有太大差異,但其太空軍事化的立場還是日趨強硬,甚至公開討論摧毀他國衛星的可能性。”赫金斯說,“我會很有興趣知道布什政府會如何執行這項政策,尤其是他們會花多少經費在研究反衛星武器的開發上。”

  克裏朋也表示,美國政府強調以軍事手段回應他國對美國太空優勢的挑戰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了,而布什的新太空政策也延續了這個從克林頓時期就繼承下來的一貫立場。但克裏朋不忘指出,布什的新太空政策唯一的不同點是,布什完全拒絕美國參與國際上規範太空武器的討論,更別說是簽訂公約了。

  布什政府在新出臺的國家太空政策中除了闡述太空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外,也首次表明不願意受到國際太空規範束縛, 並將美國在太空項目上的外交角色定位成說服其他國家支持美國的立場。對此,美國的太空專家也頗不以為然。

  “當美國的外交手段不是說服別人以美國為榜樣,追隨美國的腳步,而是要說服他們順從美國堅持的政策時,我認為這一政策是很難成功的,”克裏朋直言道。

  赫金斯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搞外交有很大一部分是以自己的公共政策來贏得朋友的肯定。但是布什政府的政策卻有很濃厚的單邊主義意味。美國總是不瞭解他們的說法在別人耳中是個什麼樣。他們所說的其實並不是外交,而是在做公關(public relations)罷了。當每個人都對美國單邊主義至上的太空政策感到不滿時,我不認為此時做公關會有多大幫助。”

  相較於美國對國際規範的反感,中國、俄羅斯則欲簽署國際公約以限制全球發展衛星武器。赫金斯說,俄羅斯的太空專案在極度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還掙扎著要回到前蘇聯時期的水準,而赫金斯認為俄羅斯還需要25~30年的努力才能重現往日風光。至於中國欲以國際規範限制太空武器發展的背後動機,赫金斯也有自己的分析。

  “有人說中國是想借此公約拖延時間,以便能趕上美國的水準,但我認為中國是出於別的考慮。”赫金斯說,“更可能的原因是,中國不願意砸下巨額資金只為了在太空同美國對抗。中國並不希望看到任何國家威脅到太空和平,而且希望這種和平能繼續保持下去。畢竟,進行太空競賽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極耗元氣。”

  赫金斯毫不諱言,布什政府在草擬新太空政策時絕對曾以中國為假想敵,這樣的態度也不是最近才有。“中國當然會發展、提升自身的衛星實力,他們不這麼做我才會很驚訝。這也是布希政府很大的一個擔憂”。

  美國新太空政策出臺之際正巧是華盛頓的中國“太空威脅論”甚囂塵上的時候。9月底,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主任唐納德•柯爾(Donald M. Kerr)向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證實,中國曾以地基鐳射“照出”(illuminate)美國在中國上空的間諜衛星。此消息引起五角大樓的一陣恐慌和美國太空專家的激烈討論。雖然稍後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負責美國太空戰略的最高將領詹姆斯•卡爾特萊特上將(James E. Cartwright)對美國媒體公開表示,美國並不能確定中國的舉動是否就要干擾(disrupt)美國的衛星。

  赫金斯表示,沒有人知道中國以鐳射“照出”美國衛星的事件何時發生,但這個消息被曝光的時機卻充滿巧合,正是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邁克爾 •格裏芬(Michael Griffin)從中國訪問回美之際。由於格裏芬的出訪事前引起華盛頓不少軍方人士的不滿,赫金斯甚至懷疑是有人刻意將這樣的消息放出去。之後,空軍將領則紛紛出面澄清,試圖將資訊嚴重程度降低為中國以鐳射“追蹤”美國衛星的位置(laser tracking)。

  “以鐳射追蹤衛星不外有兩個理由,一個是瞭解它的動向和位置,純為搜集資訊;另一個則是定位目標以方便摧毀衛星。”赫金斯表示道,“我認為美國軍方後來在解釋這個事件時,往後退了一步,因為中國干擾美國衛星的舉動可以被視作是‘開戰動作’(act of war),美國這麼說是十分嚴重的指控”。

  雖然有美國高層將領出面“滅火”,試圖淡化中國“以鐳射擾亂美國衛星”的激進論點,不少美國軍方人士和專家還是擔憂中國太空技術的提升將威脅到美國的太空優勢。美國空軍太空司令凱文•齊爾頓上將(Kevin Chilton)也在消息曝光後擔憂地對媒體說,衛星的運行分佈在離地面125~22400英里高的軌道上,有時實在不容易弄清楚衛星的狀況如何,考慮到干擾衛星的技術和擁有這種技術的國家都存在,美國軍方不能不防。

  克裏朋說,現在有能力同美國進行太空戰的國家不外是中國和俄羅斯,他相信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會以鐳射追蹤自己或他國的衛星。

  “如果中國使用鐳射是為了傷害(美國)衛星,這個舉動會是非常令人苦惱的(very troubling)。但據我所知,美國衛星並沒有受到鐳射的侵害。”克裏朋表示道,“鐳射可以被用來追蹤衛星這個事實,只是更凸顯了制定規範和行為準則的合理性,美國卻不願意這樣做。”

  赫金斯也直言,以鐳射追蹤衛星行蹤是很普遍的舉動,美國也經常性地針對他國衛星進行鐳射追蹤。她相信中國的確曾以鐳射追蹤美國衛星,但到底是何時發生的卻不清楚,而原因也絕不是意圖干擾或“摧毀”美國衛星,而是純粹為了展現中國的衛星技術實力。

  “現階段,與其說中國會發展衛星武器干擾美國衛星,倒不如說中國會發展高端的衛星定位技術,偵測(detect)以及點出(pinpoint)美國戰艦的行進位置,尤其是在台海出現戰事、美國軍方趕來援助的時候,”赫金斯說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