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期待文化創意産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9 06:26:34  


今年是北京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關鍵年,也是北京打造“創意之都”的啓動年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歷届奧林匹克運動會都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産生深遠的影響。 市場報發表文章稱,今年是北京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關鍵年,也是北京打造“創意之都”的啓動年。如何在奧運的大背景下推動文化創意産業和城市的發展呢?作爲第四届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文化節的惟一高層學術論壇,由第二十九届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奧運文化創意産業與城市發展――第四届北京2008奧運國際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的30多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對人文奧運、奧運文化和奧運文化創意産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討。
 
  霍金斯:中國要有更多文化創意産品

  “中國需要有更多有創意的文化産品來讓世界了解中國。”被稱爲英國創意産業之父的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國際創意産業研究專家約翰·霍金斯說:“推動奧運文化創意産業,中國需要做更多的實事。”

  霍金斯表示,中國的文化創意産業需要更多具體的內容。奧運會前,北京需要一些大型的論壇來促進交流,但“中國需要更多的文化創意産品,向世界介紹中國”。

  霍金斯說,在倫敦、巴黎、舊金山,人們很難找到全面了解中國現實生活的書籍或其他文化産品,這些造成了世界對中國現狀的不了解。中國需要更多具體的創意文化産品,通過電視、報紙、書籍的傳播,與世界分享中國人民今天的真實生活。

  他還說,奧運會期間,全世界都會聚焦中國,“如何借奧運會的大好時機,讓全世界更多關注中國在文化、社會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就需要中國人民拿出更多的好點子。”

  根據霍金斯的測算,核心的創意産業能够帶來2.9萬億美元的産值,每年增加70%左右,是傳統製造業增長的若干倍。到2008年它的産值將達到3.5萬億美元。根據大多數定義,創意是指的藝術,不是指的科學,這種想法是錯的。

  金元浦:奧運的根本是文化創意産業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教授認爲,奧運會是一個全球範圍內跨文化、跨國界、跨種族的“大聚會”,“注意力經濟”是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難得契機。“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投身文化創意産業,開發出更多能最終形成經濟項目的文化創意産品。”他認爲,奧運從根本上看應該是一種文化創意産業。

  金元浦說,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是“文化”,奧林匹克現狀提出文化和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哲學,這是奧林匹克的精髓。而北京人文奧運的提出,也將文化作爲奧林匹克在北京發展的核心。所以2008年奧運會是以文化爲基礎的一次創造性的、與經濟相關的戰略實踐,也是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極好機遇。

  實際上在各國,創意産業都成爲一個引起各國重視的學術和實踐的主潮。奧運産業作爲創意文化産業,他實際上高度地依賴文化和經濟的創新意識。它對文化創造力和創造性的人才有迫切的需求。金元浦說,英國文化創意産業的概念中提出,文化創意産業是依據個人的創造力和才華,採用了大規模的生産方式,能够帶來就業,同時帶來財富的一種創意實踐。有人認爲在當今的世界,有5%左右天才的創造性的人物創造了90%到95%以上的財富或財富源。

  張 雄:鼓勵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來自朝鮮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跆拳道協會主席張雄說,在奧運會舉行期間,所有的電視台和所有的媒體界的朋友,通常會聚焦在賽事報道、聚焦到各個國家得了多少金牌,但是這個幷不是記者惟一的任務。通常主辦城市和世界的人們也很想知道在奧運村之中發生了什麽事情,運動員在奧運村的生活怎麽樣。

  張雄建議,在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請電視台多做一點事情,來告訴我們一些奧運村里的事情,特別是運動員發生的事情。在奧運村可以互相取笑,可以做一些家庭的遊戲,可以玩牌、下棋。所以我們想看到的是奧運會和奧運會運動員的正常生活。而爲什麽媒體不願意將運動員的生活解釋給大衆?這是奧運會組織的不足。這是我的兩個建議:第一點是文化活動不僅在奧運村之間進行,而且在主辦城市任何一個區域都能進行;第二點是希望媒體可以多報道一些運動員在奧運村的生活,因爲一般人沒辦法進入奧運村,大家想知道奧運村里發生的事情。

  奧運會舉辦方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爲他們面臨這麽多文化沖突。張雄說,應該尊重各自的文化,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盡我們的所能來推廣一個友愛的奧運活動。

  沈望舒 :抓住北京奧運的最後商機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認爲,北京的前奧運期即將全部結束。爲奧運賽事搭台的工作成就卓著,有目共睹,得到中央政府和國際奧委會的充分肯定。然而申辦重大主題性國際文化活動的主要功能――産業帶動、國家帶動的任務,却因領導、組織、協調者的不到位,存在明顯的缺陷。北京的企業和市民,除了會徽、會歌、吉祥物、口號等信息以及學外語、學禮儀等事業型需求外,除了國際奧委會嚴格規範下的合作夥伴、特許經營權計劃外,除了極少數參與了奧運場館和城市基礎設施工程的企業外,幾乎不見商機,得不到奧運商機。

  沈望舒擔憂,從北京文化經濟的大局看,借奧運東風,爭取中國文化品牌、文化産品、文化服務、文化項目、文化企業大面積國際市場規模化的目標極有可能落空。他建議,北京當務之急是擁有最大公共資源、最大社會動員力的政府立即運用公共權利,督促有關方面迅速公佈2008年時的北京全面的“需求目錄”,給企業以“商業機會”,給民衆以“經濟機遇”,用方方面面或大或小的建設需求,集聚成宏大的奧運文化氛圍下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消費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