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論述:中日經貿關係誰更加依賴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1 06:14:55  


中國因素是此次日本經濟由長期衰退、低迷出現轉折,實現復蘇的决定性力量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過去的11年里,中國對日本的貿易依賴是一條向下的綫,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是一條向上的曲綫。中國經濟網發表商務部研究院的最新研究報告如是說。 該報告撰寫者、曾參與處理中日農産品貿易摩擦的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說,在中國市場對日本經濟重要性迅速躥昇的同時,日本市場對中國而言,重要性却在大幅下降。文章 如下:

   
  一、中日兩國經貿關係誰更加依賴誰 

  首先從兩國貿易交往分析,2005年中國對日貿易同比增長約12%,這已經是連續11年對日貿易增長低於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水平。預計2005年中日貿易進出口金額達到1880億美元,低於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規模,所佔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點24%降至13%,比高點時水平低11個百分點,說明兩國貿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從中國角度分析,日本作爲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位次在下降,重要程度在减低,貿易熱度在降溫,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降溫與中日政治關係冷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另外,從日本角度分析,兩國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日本對中國加上香港的貿易額已經超過對美國規模,中國已經成爲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這說明兩國貿易還在昇溫。 

  造成兩國貿易這種“溫差”的原因:一是9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經濟貿易增長水平低於中國,也低於美國、歐盟;二是日本市場規模不如美國、歐盟大,增長空間相對較小;三是中國對日本出口佔中國總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約在10%,而從日本進口約佔中國總進口比重却在15%的高水平上。在國際上普遍重視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確實在明顯下降。但是從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對中國出口呈現大幅上揚趨勢,進而如果將日本經由香港、台灣迂迴出口到大陸的間接貿易計算在內的話,日本方面擁有巨額貿易順差,所以,中國市場對日本經濟的重要性反而在迅速提高,幷且已經達到可以與美國市場幷駕齊驅的程度。 

  日本經濟感受到中國經濟的“熱”,實際上說明了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已經達到相當高程度。事實上,中國因素對日本經濟發展已經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二、取代美國對日本經濟復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03年日本對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貿易收支實現順差274億美元,折合爲3.26萬億日元,對三地出口增加267.32億美元,這種增量在當年日本經濟2.5%的增長當中佔有0.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日本對三地出口增長和貿易順差,日本經濟增長僅有1.8%。事實上這還僅僅是直接拉動作用,如果將中國經濟增長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間接帶動日本出口,以及日本擴大出口波及其他行業復蘇等間接效用全部計算在內的話,估計中國對日本經濟復蘇帶動作用大約有1個百分點。所以說,中國因素是此次日本經濟由長期衰退、低迷出現轉折,實現復蘇的决定性力量。

  三、拯救了日本財政危機 

   2002年日本政府財政償債金額佔支出總額超過20%--這一國際公認危機警戒綫,財政危機、通貨膨脹隨時都有可能由於某些因素誘發而爆發出來。當時在日本書店最暢銷的書就是《2003年日本危機大爆發》,講的就是日本政府償債負擔過重,政府靠大量發行新國債償舊債已經接近周轉不開、山窮水盡的地步等等。然而,2003年以來日本經濟連續較快增長,日本財政已經從危機的邊緣回到了陸地,現在日本財務省甚至預測按此趨勢發展下去,2010年日本財政負債大致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而財政危機緩解主要得益于經濟復蘇,稅收增加、資産增值、國債信用有所恢復。這一切如前所述是拜中國因素“賜予”,讓日本政府得以逃脫一場大劫難。 

  四、再次恢復了日本社會的信心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長期衰退、低迷對日本社會信心打擊甚大。九十年代以前日本經濟發達、競爭力强大,讓西方文明最發達的美國、歐洲都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威脅與挑戰。而在一夜之間日本經濟像是陷入了泥潭,突然變得舉步維艱,各種措施在長達十餘年里都不能將日本經濟從水退的谷底推上陸地,走向復蘇。所以,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零年代初日本社會一片頽廢、沉悶、無所事事的悲慘景象,以至於經濟已經復蘇了還不敢輕易相信。2003年日本經濟增長了2.5%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還謹慎地描寫爲:經濟出現復蘇勢頭。接下來2004、2005年日本經濟持續增長才讓日本各界精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社會信心從崩潰的邊緣恢復到了常態。

  五、成爲日本經濟再次復蘇的動力機 

  此次,日本經濟復蘇、進入繁榮週期,也許會持續至2007年甚至可能延至2008年。但是日本經濟總會再次進入新的一輪衰退,届時日本經濟要想走出衰退,靠個人消費不可能。因爲,日本下届政府爲了解决退休金欠債問題增收消費稅可能性極大,這將對日本個人消費産生加大制約作用;靠企業投資刺激經濟復蘇可能性不大,因爲日本企業幾乎在整個九十年代都在减少過剩設備、處理過剩投資和改善企業財務債務負擔。所以,日本企業絕不會再次失誤于盲目投資,企業祗有充分地看到明確的投資回報才會决策投資。日本企業祗有在出口有了新的增加、市場出現新的需求,才可能增加新的投資;届時日本政府同樣不會輕易擴大投資,因爲政府償債負擔很重,日本公共投資可以有所作爲的場所不多。所以,分析的結果,日本還需要外部需求帶動經濟復蘇。2003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發揮了外需作用,未來日本經濟復蘇很有可能還需要中國因素。 

  六、對華投資是擴大日本出口與發展迂迴貿易的機遇 

  衆所週知,日本與美國貿易摩擦歷史遠比中美時間長、領域廣、程度更加激烈。日本政府解决日美貿易摩擦的措施之一,就是容忍日元昇值和指導日本企業到海外發展,如日對美的汽車貿易順差最大,就指導日本汽車企業到美國投資。這樣日對美出口整車變爲出口汽車零部件和設備。但是美國是全世界製造成本高的地方,像汽車這種高科技企業在美生産成本還可以承受,而大量勞動密集型産品製造、勞動密集型加工工廠就不可能在美國生存,而中國就成爲日元昇值後日本外向型企業再生之地。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或者發展加工貿易還可以帶動舊設備出口(注:一般來講日本企業技術水平高,即便是舊設備其技術水平仍可達到我國海關商檢的要求),帶動本土零部件、原材料出口,在中國製造後銷售方向有三:一是當地;二是第三地;三是返銷本土。由於中國加工貿易政策在世界是最寬鬆的,原産地證發放標準極低,所以有大量的日本企業利用這項政策在中國加工出口到第三地、發展迂迴貿易。據了解日本企業在中國設立的投資企業向第三地出口佔其銷售額大致兩成,而日本企業在中國經營的加工貿易向第三地出口規模更大。據日本一家著名研究機構、惠穗銀行綜合研究所分析,在預測日本經濟至2010年年均增長1.91%當中,日本企業對中國投資設立企業和發展加工貿易帶動日本出口將使日本經濟多增長了0.8個百分點。可見中國作用非常顯著。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中國作用日本經濟僅能維持1.11%的增長水平,還會回到九十年代經濟長期持續低迷狀態。

  七、避免了日本爆發通脹 

  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爲了刺激經濟復蘇發行了大量國債,投資于公共事業。爲了解决資金來源問題,日本政府讓央行破例大量購買國債。這一舉措極易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然而這項政策之所以迄今可以安全運作,主要就是因爲中國對日本出口大量的價廉物美商品,中國的供應不僅沒有讓通脹爆發,反而還讓絕大多數生活在中下層的日本國民不需要到銀行提取存款就可以享受到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保證了正常貨幣供應量。目前日本央行還在猶豫這項危險政策何時截止,擔心停止超額購買國債之後沒有新的購買主顧會引發通脹。而中國政府外匯管理局在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時,如果增加持有日本國債,成爲新的主顧,日本政府就可以輕鬆避免通脹出現。 

  八、有助於日本解决人口老齡化問題 

  據了解,目前日本老年人口佔17%,預計2030年老齡人口將昇到33%,這意味2010年以後日本經濟增長將由於勞動力不足而放慢,2020年以後經濟、社會甚至無法維持正常運轉。但是日本如果依靠鄰近的人口大國中國解决人口老齡化問題可能是輕而易舉的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