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假藥入市暴露藥品監管漏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10:07:53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假藥入市暴露藥品監管漏洞”的社論,指出新華社5月14日報道,因生產假藥“亮菌甲素注射液”而造成廣東省部分用藥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13日晚被當地公安部門查封停產。

  社論指出,此前,這家公司生產的其他所有藥品也在全國範圍內被停止銷售。從調查結果看,事件本身似乎並不複雜,可是,這次事件暴露出的問題讓人們產生了疑問:與事故相關的各個環節中的責任人到底在做什麼?他們是否真正承擔起了責任?對此,我們不妨簡單分析。

  由於事件目前的源頭是假冒的丙二醇,人們雖然無法確切知道假冒丙二醇出現的原因,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丙二醇生產廠家的產品質檢人員和銷售人員嚴重失職,導致假冒產品流入醫療市場。

  社論表示,在藥品生產廠家中,又至少有三個環節的人員失職:首先是原料檢驗人員和產品質檢人員,如果原料檢驗人員稱職,假冒的原料根本無法進入生產環節;而如果產品質檢人員負責,則不合格藥品不可能出廠。

  此外,藥廠的管理人員的責任也不可推卸,由於他們任用了不合格的工作人員,並且沒有在制度上防止工作人員出現錯誤,從而造成了嚴重後果。

  社論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藥品生產,但他們至少在兩個方面涉嫌失職:首先是讓一個管理混亂的企業通過了藥品生產認證,從而讓一個不合格的企業進入了市場。

  初步的調查結果顯示,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的生產環節存在明顯漏洞,讓這樣的企業通過GMP認證,就為事件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其次是藥品監管體系漏洞,監管部門不能僅僅只顧市場准入環節,而應當加強後續監管,隨時將管理混亂的廠商淘汰出局。

  社論分析,從以上三個機構和相關環節看,只要任何一個環節的責任人盡職,都不大可能發生假藥進入市場的事件。而要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關鍵還是完善監督機制和處罰機制。

  要完善監督機制,最首要的是宏觀層面的完善,也就是行政監督機制的完善。藥品市場的系統風險如何,關鍵取決於行政監督機制,如果機制完善合理,藥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將大大降低。其次是微觀層面,也就是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如果內部的監管機制完善,也可以防止產品質量問題。不過,在行政監管完善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將內部管理不合格的企業拒之門外。

  處罰機制也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企業和內部人員的處罰,必須建立嚴厲的處罰機制,讓企業和內部人員對藥品質量不敢掉以輕心,一旦出現問題,對相關企業和人員的處罰要足以警示其他企業和人員;二是要建立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處罰機制,如果對玩忽職守的工作人員沒有足夠嚴厲的處罰,不僅政府行政行為的公信力會受到損害,還會助長藥品市場的混亂、危害老百姓的安全感。

  社論最後表示,在這次事件中,人們不僅看到了行政監督管理中的漏洞,而且到目前為止,處罰機制也沒有真正落實到相關人員。據報道,目前已被公安部門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僅有販賣假丙二醇的嫌疑人。相對其他各環節來說,販賣者對假藥的出現作用並不是最大的,他僅僅是中介,不大可能改變和控制產品質量。因此,人們有理由期待有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結果,查清其他重要環節中相關人員的責任,並給予相應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公眾對藥品監管的信任度,維護藥品市場的有序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