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日報:政府光說不練有何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9 12:37:31  


  中評社香港5月19電/瑞士國際經營開發院(IMD)公佈稱,今年韓國的企業相關法律的競爭力在61個接受調查的國家裡名列第51位。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長權五乘前天表示:“將修改出資總額限制制度等很難實現目的的制度。”金融監督委員會委員長尹增鉉最近在紐約表示:“爲有效利用國內的企業資本,必須放寬對金融機構擁有產業資本的數量的限制。”

  韓國《東亞日報》今日社論指出,上述的兩名長官的發言解釋了企業相關法律的競爭力爲何跌入下位圈。 

  權五乘表示:“(出資總額限制制度)問題很多,還存在例外,我也不知道應該允許什麽樣程度的例外,不應該允許什麽樣程度的例外。”連主管長官都不瞭解的制度,企業如何去掌握?

  即便如此,但政府仍不斷地推遲改善制度。公平交易委員會的立場是,找到能夠阻止迴圈出資弊端的對策後,才能討論廢除出資總額限制制度。也就是說,如果找不到對策,就不會行動。同時也沒有具體說明如何放寬金產分離制度。由於政府對這樣惡劣的限制規定置之不理,導致國家競爭力不斷下降。

  社論指出,在過去的3年裏,參與政府一直像供奉神壇一樣對待出資總額限制制度。這種做法導致的結果就是,上市企業將70萬億韓元的資金堆在保險櫃裏,回避投資。銀行擁有產業資本會引發利益相沖、轉嫁不良狀況、經濟能力集中的問題。對此,尹增鉉表示:“現行金融體系能夠阻止金融機構淪為產業資本私人保險箱的副作用。”如果這樣,就沒有理由堅持實施使韓國金融機構淪爲外國投資資本“宴會場”的金產分離制度。

  公平交易委員會上月公佈了題爲《經濟是數碼時代,但政府規定是雙重的、過剩的》的報告書。

  社論認為,儘管如此,政府並沒有放寬實質性的限制規定。儘管爲時嫌晚,現在也應該著手廢除出資總額限制規定。同時也應該提出關於放寬金產分離原則的具體日程。如此改善制度才是能夠創造工作崗位和收入的“面向中產層和平民的政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