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三合一」選舉後的台灣政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7 18:21:10  



  其一、「後陳水扁時代」提前來臨,其權力「跛腳效應」日趨擴大,「阿扁神話」已到了終結的時候了。未來,「令不出總統府」現象將司空見慣。陳水扁決不會坐以待斃,為了延長其政治影響力、遏阻「跛腳效應」的漫延,未來陳水扁的權力安排與政策方案,具有多種面向。

  一、面臨黨內接班競爭,陳水扁的政治策略將是選擇既能保他本人和家族及其嫡系利益、又能確保民進黨贏得下次「總統」選舉者,為優先支持、合作對象。陳有可能調整原先恐怖平衡、扶弱抑強的策略,轉而採取順勢而為、有所關愛的手法,培植與他形成政治默契的接班人。與此同時,陳水扁將逐步重用原市府團隊成員以及親信、家臣,收編、籠絡新的政治盟友,「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林信義有可能接替謝長廷「組閣」。林信義是單純的財經人才,與各派系沒有特殊的聯繫,但與企業界關係緊密,與大陸也有一定的淵源;任用林,可以滿足外界「新人新政新氣象」的期待,可以為陳加分。但只要陳自己的權力邏輯與政策思維不作調整,就是神仙也難以挽救他的頹勢。

  二、在政策方面,首先「拚經濟」。興利除弊,召開第二次「經發會」,端出政策牛肉,推動「二次金改」,透過「官股改民股」的方式,獨肥綠色財團,為未來再次競選打通金脈。開放外資進入股市,拉抬台股行情,為其最後階段的施政挽回一點面子。

  其次「拚憲改」。這是陳水扁最有可能、最有興趣推動的「春秋大業」。搞全民「憲改運動」,盡其所能地與在野黨妥協,拉攏無黨籍「立委」,在「立法院」協商出「新憲」版本,在他離任前交給「全民公投」,完成一次「公民復決」的程序。陳注重「修憲」的過程,不一定非要修成正果,以便向綠營支持者作出交待,成為綠營唯一共主。

  再次「拚兩岸」。陳水扁兩岸政策已走到十字路口,其兩岸路線呈現緊縮與開放的兩面性;但他已失去改善兩岸關係的空間與動力,緊縮是其基本的思維邏輯,迫於民意,也會在兩岸政策的實務面做些開放。選舉慘敗,陳水扁對於兩岸政策的影響力、操控能力將不斷下降,他面臨島內基本教義派的強大牽制壓力,不敢輕啟兩岸和解工程,相反有可能走上對抗的怪圈,否則就會被基本教義派質疑是向大陸「投降」。因此與大陸和解、鬆綁大陸政策對陳是有風險的。相反,緊縮兩岸路線與加快「憲改」步伐,是陳水扁操諸在己的兩大政策主軸。但在兩岸政策的實務面上,在外資、台資及島內民意的壓力下,陳水扁將分階段、有步驟、有選擇地開放對台灣經濟、民生有利的政策,包括展開兩岸客、貨運直航談判、開放大陸旅客赴台旅遊等。

  其二,民進黨接班人進入肉搏階段,他們將揮別陳水扁的陰影,擺脫陳的箝制,走自己的路。敗選使民進黨接班群體遭遇寒流霜凍,內傷嚴重。民進黨有可能出現權力真空與斷層。四大天王中,謝長廷由於「高捷弊案」前景轉趨暗淡,真正的黑幕尚沒有揭開,經不起高道德標準的檢驗;蘇貞昌雖然在連串弊案中全身而退,但敗選使其還需更長時間的「蹲下」才能躍起,呂秀蓮、游錫堃能否承擔起領導民進黨的重任,還是個未知數。因此,島內有人預估,假如陳水扁仍然不肯培養接班人,執政成績又拉不上來,謝長廷、蘇貞昌有可能放棄二○○八年,明年直接參選北、高市長,徐圖二○一二年。

  呂秀蓮長期私下調查「三一九槍擊案」,掌握部分證據,自以為可以要挾陳水扁,奠定她的接班地位,對蘇、謝、游不時進行點評。因此有人斷言,陳水扁將與呂秀蓮合作,讓呂參選二○○八年大選;不論輸贏,二○一二年時,陳水扁還可以捲土重來,東山再起。呂秀蓮已在選後第一次中常會上取得代理黨主席的資格。因此,民進黨此次失敗,對呂秀蓮反而是個機會,可以乘機除掉蘇、謝兩位勁敵。但民進黨的權力競爭邏輯不一定容得下呂秀蓮。

  蘇貞昌瀟灑的辭職行動,反而為他贏得喝彩與同情,因為蘇是非戰之罪。未來一定會更加緊密地與新潮流系結盟,打出「改革」、反省的旗號,與陳水扁進行區隔,要求以高道德標準檢驗民進黨,儲蓄政治能量,站上政治制高點,帶領民進黨走出低谷。在無法獲得「行政院長」職位的情況下,蘇有可能南下參選高雄市長,與新系掌控的高雄縣、台南縣、屏東縣連結成一體,成為「南霸天」。新潮流系將與蘇貞昌、羅文嘉等人結合成為政治同盟,成為民進黨超級派系,橫掃已經「跛腳」的陳水扁及其「正義連線」,左右民進黨的接班進程。屆時,民進黨陷入「實質分裂」──分裂成「蘇派」和「扁系」兩大派系。

  謝長廷如今四面楚歌,遭遇到政治生涯中的最險惡的漩渦。謝系人馬紛紛中箭落馬,包括原高雄市副市長林永堅、勞工局長方永來、自來水公司董事長李文良、「交通部」次長周禮良等。但以謝的聰明,一定握有陳水扁及其「皇帝娘」吳淑珍的劣跡資料,使陳不敢輕使殺手鐧,陳謝處於恐怖平衡之中。如果謝能勝出,一定會與「皇帝娘」產生關聯性。謝有可能放手一搏,學當年陳水扁,去競選台北市長,屆時,謝將成為民進黨中除陳水扁之外最具民意基礎的政治人物,然後爭取「總統」候選人資格。說不定謝最後可能峰回路轉。

實力稍弱的游錫堃並沒有放棄競爭,反而也在默默耕耘,借「憲改」博取民進黨基層的同情與支持。

  總之,由於馬英九出線角逐二○ ○ 八大選的情勢大致已定,因此綠營內部的緊迫感與日俱增。民進黨二○○八年「贏的策略」,一是繼承阿扁人氣,二是瓦解藍營組識,三是建立新的明星崇拜。無論呂游蘇謝,都將與陳水扁漸行漸遠,走自己的路,放手一搏,打拚自己的政治出路。

  其三、民進黨長期執政態勢暫時遭遇重挫,很難在短期內脫離困境,但民進黨經過陣痛後將重新出發。敗選後一段時間內,民進黨轉入權力混沌與盤整期,內部派系鬥爭將進一步激化。選前就已陷入恐怖平衡之中的正義連線與新潮流系將再度展開殊死決戰,雙方都將敗選的責任歸咎於對方,都將對方視為腐敗、墮落與改革、清除的對象。有F4之稱的羅文嘉、林佳龍、邱太三等人遭遇滑鐵盧,對民進黨接班梯隊而言是一大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學運世代、新生代包括羅文嘉、林佳龍、段宜康、李文忠等有可能乘勢崛起。他們將以「新民進黨」自居,以「反省」、「改革」、找回民進黨的「核心價值」為訴求,要求尋回民進黨的傳統價值,掀起民進黨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路線爭論,重新賦予民進黨新的道德光環與正當性,取得對民進黨未來路線的主導權。這批擅長政治謀略與權力算計的學運世代,終將取代「律師世代」,成為最具實力的政治群體與政治權貴,主導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因此,縣市長選舉挫敗,對民進黨而言可能是短空長多。在未來的一、二年內,民進黨還有時間匯聚能量,重整隊伍,重新出發。屆時,國民黨如果不思進取,只靠馬英九一人衝鋒陷陣,是無法藍天再現的。

  其四、朝野關係持續緊張,藍綠激烈對抗仍將是島內政局發展主軸。在處理朝野關係時,陳水扁必將喊朝野合作,提出召開朝野政黨領袖高峰會的主張,將朝野緊張的責任歸咎於馬英九。除擅長在馬、王、宋之間見縫插針,對王金平、宋楚瑜等施放和解煙幕彈,利用他們的剩餘價值分解馬英九高漲的聲勢之外,同時利用泛藍「立委」減少四席的機會,強力推動「軍購案」與「新憲」協商,在「兩岸和平促進法」上拉長朝野對決戰線,推出系列改革方案,著重針對國民黨的黨產問題,加速「黨產條例」立法與軍公教「百分之十八優惠存利率」改革,清算國民黨,打壓馬英九的聲勢。

  與此同時,陳水扁絕不會放慢在地方上的割喉綁樁、招降納叛的腳步,遏止地方派系倒向馬英九的勢頭。面對陳水扁的毒招與狠招,泛藍祇有以戰止戰,窮追猛打,將揭弊戰進行到底,掀開陳水扁以及民進黨高官金權帝國的黑幕。今年北高市長選舉、明年「立委」選舉,藍綠雙方志在必得,藍綠雙方爭奪台灣主導權的鬥爭不會停止,藍綠之間的攻防日趨白熱化,無法超越激烈對壘的格局,朝野關係難以緩解。

  其五、「馬英九現象」猶如當年的陳水扁,成為島內新的政治神話。馬英九成為泛藍的新共主,聲望如日中天。這次國民黨的大勝,進一步奠定馬英九作為泛藍共主的地位,給予他更為強大的改革國民黨的力量,也使馬英九從基層選民中獲得整合泛藍的正當性與原動力。親民黨無法抗拒泛藍基層要求整合的迫切願望,國親整合的步伐將加快。

  這場選舉,馬英九在對黨機器的掌握上逐漸得心應手,在地方派系的整合上初試啼聲,地方派系已不再對國民黨構成威脅,相反派系需要馬的加持與黨的支持。民進黨執政至今陷入內外交困之中,為馬英九的崛起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馬英九匯集了天時、地利、人和,歷史正站在他這一邊。但馬英九邁向「總統」大位的考驗還未真正開始,他面臨的挑戰包括能否處理好連、宋、王之間的關係、「親中賣台」指控以及綁樁割喉等手段,以及美國是否能夠接受泛藍重返執政等。特別是綠營絕不會讓馬英九輕易獲得政權。

  其六、台灣已處於政黨政治的分水嶺上,兩黨政治初見雛型,「大藍吃定小藍」,「大綠吞並小綠」,小黨無力抗拒邊緣化的趨勢。親民黨、台聯黨在台灣的政治分配中失去政黨的主體性,從地方到中央,都已沒有太多與各自盟友討價還價的籌碼了,未來衹有被收編的命運。明年「立委」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親民黨、台聯黨終將曲終人散,走入尾聲。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1月號,總第9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