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獨的軍事想像不可被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06-11-28 13:40:23



  何況任何戰事的觸發,要裁定誰先下手,在兩軍高度戒備的形勢下,在歷史上的戰例證明,是辦不到的。連聯合國作為一個重大的國際調停者的角色,也都無法在戰火燃點的局面去裁定誰是先下手的禍首;它能做的,頂多是呼籲雙方停火。一旦聯合國介入,美國更不會拿出自己的衛星照片來證明台方是肇戰者,最有可能的是藉著聯合國的呼籲,從速進行軍事介入。一旦進入這種狀況,在大陸沒準備此刻進行武力解放台灣的情況下,再加上考慮到此刻要把台灣問題提昇到聯合國去極度國際化,是北京一向想方設法加以避免的事。如果在自己沒準備,沒有主動權,沒先發制人的軍事優勢下,斷然進行衝過美軍介入的防線,全面與美國開戰,風險很大。除非北京方面事先已研判到「有人先肇戰端」並作出了全面的戰略考量與佈署,否則要臨急臨忙去作出全面與美軍作戰的行動,不是可不可能,而是可不可行的事。
  
  台獨勢力的政治優勢
  
  台獨勢力作出了上述的研判及可能得到的美國與大陸的如此反應,祇要能抓住自己的主導,緊急把自己先點燃的戰火從速演變為大陸與美國的軍事對峙,自己便有符合扁政府一再宣示的「大陸攻台,便立即宣佈台獨」的條件。這個「先肇戰場」的政治優勢如下:

  (一)綁住美國對台安全負起更大更落實的軍事承擔,免得美國從容迫台購買昂貴的軍事配備,並藉此機會加入美日安全架構作為一員。

  (二)成功而正式取得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獨。

  (三)可完成與日本結盟共同制約大陸的計劃,不必像現在那樣動輒得咎,也可因此鼓勵日本下定決心與大陸作出政治與軍事競爭。這樣一來也幫日本強化美日同盟,免得美國國內仍有人在中日之間仍在為到底誰敵誰友而搖擺不定,未能早日作出選擇。

  (四)中斷海峽兩岸經貿,反制大陸藉此來改變現狀。更大的反制是對大陸經貿快速上昇的強勢,進行致命性的打擊。因為台海一旦進入戰局,而且是以美日台為敵,大陸的經貿勢必受到美日台三大經貿夥伴的制約而急轉直下。在此同時,台獨勢力便可成功推動台商棄大陸而轉向印度,讓印度一枝獨秀,扶搖直上,在中國的西部擋住中國的西向發展。這便能一舉而幫了美日大忙,因為美日也正在拉攏印度,企圖斷絕中印愈走愈近的道路,提防中印再度結合「第三世界」,有如當年「萬隆會議」的理想——在東西兩大勢力之外形成第三勢力,擺脫世界以歐洲與美洲兩大勢力控制發展中國家的格局。

  (五)可加強加入聯合國成為正式成員的籌碼。儘管大陸可用安理會五大國手上僅有的否決票阻止台灣加入,但有了美日或歐盟的支持,即使加入不成,也都可為台大增聲勢。

  (六)即時而又有長遠的好處是台灣不必再面對二○○八年總統大選所可能失去政權的危險,因為一旦因台灣戰事而頒下戒嚴令,可終止一切民主運作,不但不必有立法院、縣市長及總統選舉,甚至連一切反政府的言論與媒體的自由都可無限期「終止」。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台獨可有無限期的時間讓扁政府繼續加強推行全面「去中國化」的「台獨主體意識」,以強化全民的台獨意識;一旦有一天解嚴後,台獨的民意便可把統一的民意大大壓下去。
  
  為何台獨勢力
  非要以打求獨不可
  
  其次,要討論的是為甚麼台獨勢力非要以打求獨不可?不打的話有甚麼其他出路?這個問題可由兩方面去看:第一是要看台獨的決心有多大;第二是要看除了打還會有甚麼求獨的出路。

  談到台獨的決心有多大?過去有一種看法總是認為泛綠政黨之所以不斷拋出台獨訴求,是想藉此來鞏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選票。這說法認定泛綠的台獨祇是選舉套票的動作,此外並非一定非獨不可。但是自從二○○○年扁政府上場之後,台獨的言行不祇是停留在選舉語言那麼單純,而是在政府主導下,一面極力醜化與妖魔化大陸,一面則在台全面推行「去中國化」,二○○四年當政後,由於執政業續乏善可陳,深怕執政的日子無多,甚至可能失去之後便遙遙無期。二○○五年十二月的「三合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遭受到重大挫敗,加上扁身邊要員弊案被揭露,嚴重挫傷執政前的清廉自許的形象。想到失去政權便失去推動台獨的資源優勢,再加上泛藍政黨仍不肯放棄促統反獨的立場,仍對兩岸和解抱有期望,一旦政權再度落在泛藍手上,台獨也就夜長夢多了。

  面對真有可能失去政權便失去台獨的危機,台獨勢力在二○○六年伊始,突然變得急躁,元旦宣示對兩岸經貿要由原來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春節更進一步宣示「廢統」。與馬英九會面時,扁更說明連「四不一沒有」也改為「台灣不應被矮化、被地方化、被去政府化、被去主權化,沒有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問題」。在今年的「二二八紀念」會上,扁更果決地宣佈「二二八事件」是「外來政權」殺害本土人民。在扁接受日本《讀賣新聞》時以強硬的口吻宣示獨立的立場,並被該報在國際版以「為維持政權,打出獨立牌」作大標題刊出,小標題則寫著「中台關係不穩定」。談判廢除中華民國憲法的問題,扁更多次公開說祇要人民支持,國會同意,將催生一部新憲法。在《讀賣新聞》如此說,對馬英九更毫不諱言如果做得到他一定會制訂一套「新憲法」。也第一次不諱言「新憲法」也就是取代舊憲法,不管制憲怎樣的名稱,唯一的目的是要去掉「中華民國憲法」。他說這些話時,都是衝著美國與大陸而來的,形成北京與華盛頓愈是想壓住他,他便愈反彈,挑釁的言行顯著。這種心態與其說是言語失控,毋寧說是加速向台獨勢力煽動激情,從而準備不惜以武力爭取台獨。這也是「二二八紀念」不斷成為反大陸、反任何來自大陸的黨政的政治運動,並不斷激化這政治運動的用心。他們意識到,台獨不打不行,又不能退。用他們的口號表達是:等死,不如戰死!他們所見是大陸已不斷改變現狀進行吞併台灣,一旦統一,在《反分裂國家法》的罪名下,在民族大義聲討下,勢必會落得一個大漢奸的罪名而遺臭萬年。想到這麼可怕的下場,非要捨命拚下去不可!祇要能借民主之名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爭取到獨立主權國的地位,不但可成為英雄,更可成為「台獨之父」。一統一獨對自己有那麼天堂地獄的命運界別,台獨勢力的決心可說已到了「破釜沉舟」、誓死往前的地步。
  
  台獨勢力的下場
  
  再說求獨決心的強弱,無疑會受台獨出路有無所影響。對於台獨勢力來說,他們所要的東西,所有有關的人都不給,而且還把他們當成大逆不道,將麻煩製造者、族群分化者、國家分裂者等等罪名加諸他們的身上。美國祇給一個談判的空間:維持現狀;大陸祇給一個談判空間:一個中國;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祇承認一個中國,誰爭到便承認誰;泛藍所提倡的「國統」對台獨來說更是死胡同。所有這些所謂出路,對台獨勢力來說,最後都會落得給大陸併吞的命運。當這天到來時,台獨主張者的下場不堪設想。他們想得那麼可怕的下場,都可在他們為「二二八事件」所作出的定性反映出來。在這事件定性上,最近扁與馬還公開爭論。扁將之當成是「外來政權」的侵害,馬認為是官僚腐敗所引起。

  「兩軍對峙」改為「國際介入」
  
  最後不妨看看軍事方面有無跡象顯示主動觸發戰火「意外」的考慮?答案並非無。

  在一九九五與一九九六大陸試射飛彈與軍事演習的事件時,曾引起美國調動第七艦隊準備在軍演迫近台海峽時「介入」以防萬一。據今年的台海危機十年回顧檢討,當年曾參與防備工作的退役將領透露說,當時台方曾考慮打蛇隨棍上,故意觸發「意外」,讓大陸與美國拚上,藉此迫國際介入。當時沒這麼做,主要是當總統的李登輝的台獨佈署仍未到位,觸發戰爭後又不反攻大陸,台獨又沒準備就緒,沒個清楚的後續行動,也就想而未幹。

  事隔十年的今天,台獨勢力在李登輝與陳水扁的深化耕耘下,不但民間的台獨團體如雨後春筍地茁壯起來,就是透明度低的軍事人事調換也都毫不遲疑地進行內部的「消毒」工作,把當年蔣系栽培的將領一一裁退,怕他們的「國統」忠誠壞了台獨大事。

  在軍事戰略佈署方面,也都有了戰略思維的明顯改弦換轍,由原有的台海「兩軍對峙」換為「國際介入」的思維方式。最近上場的「漢光軍演」系列軍事演習,便注入了「區域安全」的軍事演習的佈署,目的是將日本與美國當作是盟軍的設想去配合,這點大陸方面的媒體也關注到。其中的「沒有預警」的軍演更靠近日本軍事戒備的島嶼,甚至也遠至南部的太平島,據大陸的專家分析,也有配合美軍太平洋艦隊行動的軍事意義。這與過去軍演曾一度退回台灣本島為主要軍防,有很大的差別。

  可見在軍事佈署方面,也有主打而非被打,有在「沒有預警」下掀起戰爭的準備。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6月號,總第102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