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平議馬英九兩岸理念的深層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8 13:50:14  



  經濟vs政治
  
  台灣藍綠兩岸路線實質上的分歧,有在前者重經濟,後者重政治。政、經本屬不同的需求和範疇,二者的相對重要性因不同的階段和環境而異。往往在非常的關鍵時期,政治的作用就大過經濟。比如大陸於七十、八十年代之交,改革開放之得能啟動,主乃政治因素所決定。同樣的,台灣在後蔣經國時代,政治明顯取代經濟成為社會主動力。

  在兩岸關係上,根本問題顯然出自政治多過經濟的方面。最佳例子是原本甚簡單易行的直航,在國民黨長期執政期間,和民進黨輪替後,卻都因政治理由無法推行。兩岸關係存在的政治問題反映到台灣內部的政局亦然;否則,若純由經濟掛帥,則藍營應無連輸二千年和二OO四年兩次特別是O四年大選之理。

  兩岸問題另方面由經濟決定政治的最典型例子則莫過如許文龍和張榮發及其他有相同處境的台商巨賈。然這些人畢竟還屬少數,全台灣北中南廣大民眾受到兩岸經濟活動的直接影響及敏感度俱相對有限。比如,水果免稅銷陸的受益果農為數不多,以及不直航的嚴重受害者亦屬有限,不單以經濟因素看兩岸問題的普遍一般民眾理應還佔大多數。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經濟已達一定水平,人們對經濟的邊際需求已相對遞減,而政治方面則因一直未能追及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兩岸的政治關係尤其不穩定,亟須正常化,都屬是政治的範疇。

  基於這些諸多理由,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若只圖力拚民生的立場是否經得起考驗,確可存疑。這種政治無為的作風也很難在與綠營的較量中取得主動的優勢。馬英九最近向大陸方面提出“活路架構(Modus Vivendi)”的政治方案是項好嘗試;只有善謀能斷,鍥而不捨,成功才有可能;一味維持現狀而不圖長進絕非上策。

  自由主義vs三民主義
  
  這廿多年來的台灣思想界幾可說是一片空白,政界不重視亦未見有主要的理論人才;相對而言,馬英九還是較有理念者。但水不漲船不高,馬英九的政治理論亦看不出有特別深邃宏觀之體系,反而常有表裡不一,左支右絀的情形。

  比如作為三民主義的信徒,馬英九卻一如台灣其他泛泛論者,喜拾所謂美式“自由主義民主理論(liberal democratic theory)”的牙慧,就很有欠深思。孫中山曾說現代中國人主要患在不夠團結,不在自由不足,相信馬英九當熟讀三民主義而不至忘卻此一教誨。儘管一定的自由主義確然有助於舒釋潤滑當前大陸依然過緊過硬的政制環境,然對東方如中國獨特文化及環境下之社會而言,若將其奉為主流價值體系,是否有東施效顰之慮,社會秩序是否會起治絲益棼的反效果,等等複雜因素,馬英九著實有必要重整這方面的思維。

  馬基於自由主義民主理念論兩岸關係,常提到他個人迄今不肯改之名句:“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姑不論此說是否言之成理,其之有欠切實誠足商榷:

  第一, 不談統一,何來身分要求平反六四?

  第二,六四已成歷史教訓,事過境遷,人物俱異,為什麼現在還須糾纏並借題發揮?得失又如何衡量?

  第三,何謂“平反”?又該怎樣執行?

  第四, 六四與兩岸問題並無直接關連,為何必須掛鉤? 若台灣方面可指點大陸內務,大陸是否亦可還治其人之道?

  以上諸理由不一而足。馬其他相關論述不通的例子,如一邊承接胡連願景中協商和平協議的提法,卻一邊說要大陸先事撤彈,因果互置,亦若不入虎穴,卻要虎子。若繼續用這種以我為主以及劃地自限的心態對待兩岸問題,則僵局焉能突破。

  再回歸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第一主義。當前的兩岸問題根本已涉及民族主義的大是大非,“台灣優先論”已基本侵犯了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的基調。馬英九“連結台灣,才有中國” 頗有新意的說法,實應改為“連結中國,才有台灣”。馬英九這次在美國尚且不隱蔽“親美”先過“親中”的想法,亦甚欠民族主義的考量。連戰主導國民黨的後期已有將台灣中立化於美中之間之議,馬在這方面愈是站不穩立場,則其試圖改善兩岸關係的作為勢將愈易於被扣“親共”紅帽子而難自辯。何況美中關係日漸改善是一大趨勢,至少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勢將愈益相互妥協,台灣“親美”和“親中”未必是不可得兼的魚與熊掌選擇,台灣以小事大,豈容落後於形勢。

  三民主義其次的民權主義,最基本精神在“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的大平衡原則,和自由主義但講人民私權、不問政府公權的精神明顯不同。馬英九照理不至反對孫中山的此一主張,則對自由主義當不能過所偏執。

  三民主義最後的民生主義,無疑本屬溫和的社會主義,與大陸當前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屬類同。馬英九一日未離孫中山學說,便一日不能無睹此一事實,對大陸的政治態度便該有必要的相應調整,由敵意而善意,由疏離而接觸,由消極而積極等等。即便台灣的政治文化一時還不容許太多此類之調整,也或許馬英九無志於或無能於如此這般帶領民意,則其個人至少可避免不必要的逾分言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少月旦大陸內部政務,井水不犯河水,相互尊重,以減少在解決當務之急的兩岸問題上制造阻力和不利的條件。

  總結馬英九現正佔大有為之天時,兩岸關係只可進不可退,除了應有旺盛的企圖心以外,如何由深層感應到兩岸新時期的脈動,如何真正領會到兩岸邁向新生命共同體的大方向,如何充分覺悟到兩岸必須加持友好的互事之道,馬英九思想內中的深潛意識精萃都應擇善從優發揮出來,庶幾無忝其位。

  馬英九最近在星加坡瞻仰孫中山遺物又不禁泫然淚出。 是的,對孫中山最大的尊崇莫如發揚他的思想精神和力行實踐他的遺願。馬英九是否真能無愧於此,對他個人固是種大使命和大挑戰,歷史亦將會有公斷。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6月號,總第102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