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世界盃看北京奧運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1 13:16:47  


  北京時間7月10日淩晨,德國世界盃在柏林圓滿落幕,比賽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各方肯定,同時也對760天后開幕的北京奧運會的籌備組織工作帶來一些啟示和借鑒。

  據瞭解,為了從德國世界盃的舉辦工作中汲取“營養”,世界盃開幕前,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就派出了考察團飛赴德國。北京奧委會人士表示,考察團就票務系統、住宿安排、市場開發、交通安保等多個方面與德國世界盃組委會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考察團回國後,將對德國世界盃的籌備和組織工作進行研究和分析,並制訂考察報告提交奧組委參考。

  雖然奧組委的報告出臺還尚待時日,但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理事紀甯對這個問題已有一些思考,他認為,德國世界盃對北京奧運會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對交通、票務、旅遊等傳統方面的借鑒作用,也有對新興營銷模式的啟迪。

  ●新興媒體崛起

  紀寧對新興媒體在世界盃期間的表現印象尤為深刻。他認為,付費電視、數字電視以及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崛起,必然會對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的“尤伯羅斯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所謂“尤伯羅斯模式”,是指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任尤伯羅斯創立的體育商業化理念,賽事組織者將轉播權出售給商業電視臺,商業電視臺再利用電視廣告來補償,目前,轉播權的出售已經成為這一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瞭解,目前大型賽事的舉辦者有50%至60%的收入直接或間接來源於轉播權。

  但近些年來,這種模式的前景已經被質疑。最近兩屆世界盃轉播權的兩位承包商ISL和基爾希先後因負擔不起巨額轉播費而破產,與此相對應,付費電視則成為了新的增長點,上屆世界盃,付費頻道的觀眾增加了7370萬人次。預計德國世界盃的轉播收益還將增長。

  紀寧認為,雖然根據國際奧委會的協議,北京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早已售出,但鑒於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轉播權目前還處在真空狀態,屆時肯定還會引起一番爭搶。

  ●近地緣營銷

  在票務、交通、住宿、旅遊等傳統領域,紀寧認為,德國世界盃分散於境內12個城市舉行,並且比賽賽事有著清晰的“路線圖”。歐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還提高了球迷跨國的運轉效率。這些條件都是北京奧運會所不具備的。由於大多賽事集中於北京一城舉行,北京在奧運會期間,交通、住宿等方面的壓力,將會大大高於德國世界盃的各個城市。

  歐盟一體化,為球迷跨國看球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德國也因此接受了來自歐洲各國超過150萬名的遊客。紀寧指出,德國世界盃對鄰國的“近地緣營銷”非常值得北京奧運會學習。雖然沒有歐盟一體化的便利條件,卻可以在毗鄰的韓國、日本等國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日韓兩國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而且國民對體育比賽有著高昂的熱情,如果營銷方式得當,將會給國內旅遊等行業帶來巨大收益。

  ●警惕“單邊奧運”

  紀寧特別指出,德國世界盃的一大特點就是在“開門迎客”的同時,不忘充分挖掘本國國民的消費能力。據統計,德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7月創下了2004年以來的最高值,國內的私人消費也在世界盃期間增加了20億至30億歐元。這都大大有助於提升經濟的發展和國民信心。而目前在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中,這一點還顯得不足。
  
  “目前的奧運會籌備工作有點‘抓大放小’的感覺,‘抓大’,是指工作重心放在了運動場館建設、商業合作夥伴、基礎設施等方面,而‘放小’是指在國內市場開發、國外形象公關方面還有所欠缺。”

  紀甯認為,奧運會應充分發動群眾力量,奧運市場開發要適合國情,針對不同人群制訂不同的市場對策,不要讓奧運成為政府和少數企業的“單邊奧運”。 (來源:經濟參考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