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電力短缺或影響中國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2 04:43:53  


  中評社溫哥華7月11日電/ 國際能源署星期一表示,中國長期存在的電力短缺問題可能影響中國的經濟奇跡,除非中國對它的能源工業進行改革。有關能源專家說,中國需要從只注重經濟增長轉變為兼顧經濟增長與環境的能源政策。 

  *報告:需加大投資* 

  據《美國之音》報道,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在星期一發表的有關中國電力部門改革的報告中說,中國需要採取行動,實現在2000年到2010年期間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這個目標的同時把單位產值所需要的能源減少20%,而這需要大量新的投資來輸送更可靠以及污染更少的電力,同時扭轉能源密度上升的趨勢。這個對26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的能源政策進行協調的機構援引有關的估計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每年需要給發電部門注入500億到700億美元的投資,這是目前投資的兩倍。報告說,中國的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低20%到40%。 

  自從中國開始逐步將能源部門自由化以來,中國在把發電與輸電分開以及改善銷售系統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能源批發市場的試驗也在展開,監管機構也越來越獨立。國際能源署的執行主任克勞德.曼蒂爾表示,中國的這些努力應該得到認可,但是他也強調,這方面仍然存在嚴峻的挑戰。他說,消費者以及電力網路浪費了太多的電力,因此,為了滿足電力需求,中國不得不建設更多的電廠;在發電過程中,太多的燃料被浪費,結果產生了太多的污染。報告認為,中國有機會通過把能源效率和環境目標融入到競爭性電力市場的監管框架。 

  *分析:需轉變為更明智的發展模式* 

  美國赫羅德分析和能源諮詢公司的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布林克對記者也表示,中國需要從只注重經濟增長轉變到兼顧增長與環境的發展模式。他說:“這都歸結到中國把過去不惜一切成本集中搞經濟發展的政策轉變到更為明智的發展模式上來。在討論今後的能源架構的時候,中國需要對增長進行管理,使全體中國人而不只是某一部份人從中受益,同時把環境問題考慮進去。”布林克表示,這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煤炭。中國70%的電力來自煤炭。 

  *報告:應發展競爭性的電力市場* 

  中國目前正在討論一部新的綜合能源法。由於中國的能源政策對國際能源市場以及涉及每一個人的環境問題都會帶來影響,在對緩和快速的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緊張的途徑進行評估的同時,國際能源署也對中國電力部門今後幾年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報告說,發展競爭性的電力市場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分析:應停止補貼污染工業* 

  赫羅德諮詢公司的布林克認為,中國必須停止對污染工業提供的直接和間接的補貼,朝著建立更加有競爭性的市場這個方向採取步驟,但是他也指出,這樣做有相當大的難度。他說:“在電力方面,很難有一個完全以市場為基礎的體系。即使在美國,電力公司也存在區域壟斷的情況而必須得到監管。儘管如此,還是可以採取很多措施,使這個部門更加透明和有效,同時引進一定的競爭,鼓勵更加有效的商業行為和政府行為。” 

  *報告:應加強機制和管理框架* 

  在應該優先採取的近期措施方面,國際能源署建議中國加強機制和管理框架。報告認為,在澄清法律架構之外,中國應該進一步界定政府部門的作用,例如明確界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使命以及它在定價、對發電者、電網公司以及系統調遣和安全監管上的權力。在建立一個有關競爭的權力機構之前,電力監管委員會還應該有能力確定和監督反競爭的行為,一個迫切的任務就是把有關發電的賬目與其他方面分開,以加強透明度和有效的監督。為了履行這些職能,電力監管委員會必須迅速增加人員的投入以及能力建設。報告說,這些活動應當在對付煤炭給環境造成的後果的情況下進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