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兩岸新聞交流來往多但不平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0 21:37:38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值此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十五周年之際,中國臺灣網記者專訪了原中國記協台港澳辦公室主任李安,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參加6次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的感受以及兩岸新聞交流15年來取得的成就。

  談到兩岸新聞交流,他的記憶立刻回到了15年前,1991 年8 月12 日 ,兩位大陸記者——范麗青、郭偉峰首次踏上臺灣的土地,打破了凍結兩岸新聞交流厚達 42 年的堅冰,開啟了兩岸新聞交流的首頁。1992 年9 月5 日 ,首批大陸記者採訪團一行18 人應臺灣“海基會”之邀赴台訪問,這是繼范、郭一年前訪台後,第一批大陸記者團正式訪問臺灣,對於促進兩岸新聞界交流意義重大。

  李安說,首次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於1992年舉行,當時全國人大剛剛通過三峽工程上馬的決定,三峽舉世矚目,中國記協為滿足兩岸媒體的採訪要求,組織了首次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15年來,這一活動逐漸發展為一年一度的兩岸新聞交流重要專案。近年來,兩岸記者聯合到西藏、新疆、雲南等地進行了採訪,有力地促進了兩岸新聞界的交流與溝通,受到兩岸新聞界特別是臺灣新聞界的歡迎。

  李安說,15年來,兩岸民眾通過新聞媒體,越來越讀懂了對方,越來越密切了感情。兩岸民眾從完全陌生,到感情接近,兩岸新聞媒體的雙向交流功不可沒。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作為兩岸新聞交流中的重要活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李安表示,兩岸記者聯合採訪第一可以引導採訪熱點,讓臺灣記者瞭解大陸的發展成就,到現場感受大陸的變化。比如2000年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第一次去西藏的時候,儘管時間很短,大家還是對西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臺灣的一些記者過去對西藏的瞭解都是通過西方媒體的報導,讓他們親身到西藏領略那裏的風情,匡正了很多記者以前的認識。

  第二,兩岸記者在一起採訪,可以促進記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當年第一次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是在長江三峽,很多記者後來都成為好朋友,據說當年赴三峽採訪的臺灣記者被島內業內人士稱為“三峽幫”,和大陸記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可見兩岸新聞交流的影響之深。

  第三,兩岸記者的聯合採訪也宣傳地方的經濟建設成就,共同報導當地的民俗和民間文化。一般當地領導人都會介紹當地的情況,讓臺灣記者全面地瞭解當地的經濟狀況。尤其在1992年的時候,臺灣記者能去的地方很少,這樣的採訪顯得尤為珍貴。

  李安最後表示,從2000年到2006年,除了每年都舉辦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大陸對其他臺灣記者到大陸來採訪也越來越開放。15年來兩岸記者的雙向交流更多了,更活躍了,但是兩岸間是不平衡的。來的多,去的少,主要指駐點採訪。大陸1996年就正式開始開放臺灣記者到大陸駐點採訪了,而臺灣當局到了2000年才同意大陸記者到臺灣駐點,而且還要諸多的限制,而大陸方面對來駐點的臺灣媒體一般都可以批准。臺灣當局一方面吹噓所謂的新聞自由,一方面限制大陸媒體在臺灣駐點採訪,尤其2005年,還無故把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駐點採訪停止,理由非常牽強。臺灣方面的媒體對此也是非常反感的。儘管目前兩岸新聞交流處於不平等狀態,多年來,兩岸新聞界還是為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兩岸新聞交流發展至今,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兩岸共同珍惜和維護。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