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推動兩岸新聞交流 改善兩岸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1 21:47:51  


范麗青、郭偉峰採訪陳長文(右一)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作者:王銘義)兩岸新聞實現雙向交流屆滿十五週年。當年積極促成並協助大陸新聞工作者赴台採訪的台灣海基會創會秘書長陳長文回憶說,一九九一年八月間,台海水域因發生「閩獅漁事件」,在海基會與台灣紅十字會的奔走協助下,大陸「新華社」記者范麗青與「中新社」記者郭偉峰得以順利赴台採訪,這不僅是大陸記者首次赴台採訪,更因此開啟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歷史新頁。
 
  陳長文說,由於台灣新聞工作者在一九八0年代末期即陸續前往大陸各地進行採訪,台灣新聞媒體對大陸社會的報導版面,隨著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經商的活絡,也持續增加,採訪主題涵蓋兩岸人民交流、台商經貿投資、運動員體育競賽等活動,但大陸記者因受到兩岸政治形勢與政策法令的相關限制,直到「閩獅漁事件」發生,大陸記者才得以突破限制,獲准赴台採訪,進而開啟兩岸新聞交流的新頁。
 
  在一九九一年初,台灣海基會設立初期曾率團赴大陸訪問的陳長文回顧兩岸新聞交流進程時說,當時他在訪問北京期間,曾在宴請大陸國台辦官員與大陸記者時,公開倡議將協助大陸記者赴台採訪,儘管當時台灣仍有諸多法令限制,開放時機也仍未成熟,但他的動機很簡單,就是希望讓兩岸的新聞工作者能開展正常交流,相互派記者駐點採訪,並透過兩岸新聞資訊的流通與傳播,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善意與相互了解。
 
  長期從事兩岸民間交流事務,並負責推動兩岸紅會組織交流的陳長文律師認為,儘管兩岸開放民間交流已將近二十年,但兩岸社會與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受到複雜政治因素的阻隔,依然存在著各種人為的障礙,兩岸新聞媒體機構與兩岸的新聞工作者,應持續發揮各自的影響力,積極扮演兩岸溝通橋樑的角色,才能增加兩岸之間的善意,減少不必要的衝突與磨擦。
 
  對於台灣在經歷政黨輪替後,兩岸新聞交流出現新的進展,台灣先後核准大陸「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中新社」記者駐台採訪,但近來因政治對抗,台灣宣布停止受理「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在台駐點採訪的申請案,陳長文則認為,這完全是台灣相關部門缺乏自信、報復心理作祟的決策心態。 
 
  陳長文認為,就是因為兩岸社會長期隔閡,兩岸政治長期對立,兩岸之間才更需要積極推動新聞交流,透過兩岸資訊的流通與媒體的傳播,才能有效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了解。他相信,台灣允許大陸記者駐台採訪,對台灣一點壞處也沒有,相對的,對大陸人民進一步了解台灣,卻有明顯的幫助,他無法理解台灣為何還要剝奪大陸民眾了解台灣資訊的新聞管道。
 
  面對新時期兩岸新聞交流的發展前景,陳長文充滿著樂觀的期待。他認為,兩岸社會的交流與開放,應是當前無可阻撓的發展趨勢,兩岸新聞交流則是帶動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他呼籲兩岸相關部門應掌握當前發展形勢,進一步擴大兩岸新聞媒體記者的相互常駐採訪、兩岸新聞機構的資訊合作等新聞交流措施,這是有效改善當前兩岸關係,最重要、最關鍵的交流事項。 
 
  (作者:中國時報採訪中心副主任)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