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卡債問題要及早處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5 09:46:51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卡債問題要及早處理”的社論,指出不知甚麼時候開始,“卡奴”這個名詞開始流行,而且流行範圍很廣,可以說是覆蓋了亞洲地區。韓國卡奴集體走上街頭示威抗爭,台灣卡奴搶劫、自殺事件時有所聞;卡奴成為社會的悲情族群,也是消費主義時代下的受害者。

  社論指出,在馬來西亞,卡奴問題尚未引起關注,也未牽動社會神經,但是水平面上風平浪靜,水平面下也許是暗潮洶湧。首相阿都拉公佈數據,去年國人的刷卡額激增24%至385億令吉,這和國人收入緩慢成長,完全不成比例。以常識觀察,這實在是過度消費的一項警訊。

  根據國家銀行界的統計,去年國內信用卡的欠帳總額達571億令吉,而信用卡的呆賬比例也達4.5%。

  國家銀行和發卡銀行認為這些數字未達警戒水平,因此並沒有採取應對措施。不過,它們的審視角度,主要是從國家金融體系,以及銀行本身的財務狀況來衡量。然而,對銀行體系威脅不大,並不表示對個別家庭,以及個別階段人士不構成重大壓力。

  社論引述一些關注國內消費情況的財經學者指出,信用卡的消費額和欠債額激增,帶動了家庭債務負擔。去年國內的家庭貨款佔了國內生產總值的61.5%,而在90年代金融風暴之前,家庭債務只佔國內總產值的22%,這顯示社會已經趨向過度消費,如果不加以克制,恐怕一發不可收拾。

  消費浪潮造成家庭債務積累,最終即使不引發經濟危機,也會製造社會危機。很多家庭會因經濟壓力而解組,家庭關係緊張或破裂;人們因壓力過大而患上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一些人會挺而走險,行騙搶劫;兒童的情緒受干擾,影響學習和成長。

  社論表示,實際上,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處理信用卡和家庭債務問題。韓國和台灣政府制定政策,通過特別撥款協助卡奴解決卡債,或是促成商業銀行和卡奴協商,以減輕利息和延期攤還等方式緩和債務壓力。

  反觀馬來西亞,政府和商業銀行都缺乏警戒意識,也沒有足夠的防備措施。儘管國家銀行的信託咨詢與債務管理機構將投入作業,但從它的性質、編制和撥款,似乎只是一個中介單位,不能發揮政策性的角色,同時也只是處理個別的債務問題。

  而根據馬來西亞首相日前的談話,政府無意管制信用卡的使用,也沒有具體的措施,而只能通過宣導方式,要人民精明消費。對消費人進行宣導和教育,固然有長期和潛移默化的效果,但是消費浪潮狂飆,物質主義曼延,要以個人理性來對抗這兩股洪流,並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缺乏勤儉價值的年輕一代,更是難以自拔。

  就以發卡為例,目前國內卡數達800萬張,僅僅去年就發出260萬張卡,這種濫發情況不應該被允許持續。此外,現有的最低每月償還額是欠款的5%,年率卻高達18%,銀行以低付款額留住顧客,從中收取長期的高利率,許多持卡人明知這是飲鴆止渴,卻是欲罷不能,以至脫離不了卡債。

  當然,社論指出,並不建議使用激進的手段來管制信用卡,這可能會產生負面衝擊,打擊消費意願;但是政府也不能坐待危機引爆。

  趁問題尚未惡化,政府必須改變態度,以溫和及持續的行動逐漸化解危機。方法並不困難,限制銀行發卡、提高申請信用卡的門檻、增加最低付款額,以及減少卡利息,都是適當的措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