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清代九王奪嫡 馬英九的歷史借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2 21:44:31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中時電子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站在歷史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正賣力的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是隨著時間與相對位置的轉動,也隨著政治潮汐漲跌在流動,更隨著自身的利益,做圓心與放射線的同步位移,但卻似乎沒有一個人,是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著,最初的理念與原則。

  到底是不切實際呢?還是根本沒有人會笨到,不知要靈活運動?
 

  從古鑑今,康熙末年,九王奪嫡,有以二阿哥胤礽為主的太子黨,朝中舊臣大老為其班底,是為其正統身分,亦圖其最大的接班可能性;或有人稱八賢王,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攏絡多數皇子為伍,再加上大批外買京官聚眾,可謂當時最大的競爭勢力,最後則是最不被看好的四阿哥胤禛,為人冷酷嚴苛,在眾阿哥之中最不得人望。

  因而在此各自為政,力擁君主的情勢下,無論是其他諸皇子,或是朝中大臣,有的尋老師;有的鑽阿哥府,每人心中都各有一番盤算。對於未來,選對了,就有「擁立之功」;選錯了,就是「結黨營私」。因此,如何押對未來的正主,不僅關係著未來仕途的榮昇,更要緊的是,攸關著新主登基,是否秋後算帳的生死關頭。

  因此,康熙末年國政事務,便因宮中這些阿哥們彼此間朋黨勾結,工計於奪嫡的相互廝殺,間接的導致,吏治開始敗壞、貪風四起,而國庫逐漸空虛,實是內外皆憂。更因在國力逐漸削弱之際,才會引發後來雍正被迫必須借重年羹堯出兵平定清海之亂,而讓年羹堯得以藉機坐大犯上。 

  文章說,回頭再觀,如今的國民黨,在二次淪喪執政權力之後,雖口口聲聲說要革新與改造。但是,不論是從去年的黨主席直選,或是如今的台北市長黨內初選,甚至於是關係著2007立委席次減半,以及未來「總統制」或內閣制的政治利益爭奪,處處均顯示出其黨內派系鬥爭與新舊勢力相互較勁的亂象,依舊未曾停歇。

  當修憲爭議又再次的導致馬王之間,新舊兩股勢力嚴重的角力,如今再加上宋楚瑜與王金平的聯手出擊,共治馭馬的情勢已是越趨明顯。 

  當馬團隊與國民黨舊勢力,雙方開始必須面臨,國王人馬與諸侯大吏間的競逐與角力,以及最後可能造成的泛藍撕裂危機。屆時台北市長之於國民黨,是否依舊能夠穩超勝算,恐怕已非必然的囊中物,至於2008的逐鹿中原之爭,恐怕亦是一番不確定的苦戰了。

  文章說,其實,歷史可鑑,但是如果國民黨中央或是馬主席,至今仍未見,或不願正視此時之黨內亂象,還天真的以為,只要繼續憑藉著馬英九超人氣的政治光環,便可以繼續的過關斬將,庇蔭國民黨全黨同志,那可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從歷史的軌跡中,是可以明顯的推論,當年的九王奪嫡之後,所引發國政持續衰敗的例證,或許將會是國民黨最可能發生的歷史借鏡。

  那麼,台灣人民又怎能放心,將未來的希望,託付於此等平庸無能,又自以為是的阿斗黨呢?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