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民主黨先拋舊名單 再演“苦肉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4 09:42:12  


今次舊名單事件,有可能是以打擊陳竟明為目標,希望增加不知情黨員對其疑慮。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匿名人士在網誌上爆出一份過時的香港“民主黨的名單”,民主黨“主流派”的高層“憂慮”地指這是一次嚴重的“洩密”事件,會“追究到底”。但政壇中人耳語,這件事極可能是民主黨“主流派”借被迫要公布名單的時機,再演一齣“苦肉計”,繼續打擊黨內“改革派”,以便增強“滲透論”的可信性和攻擊“改革派”的合理性;即使未能順勢打倒“改革派”的頭頭,但最少令其他黨員“寧可信其有”,令“改革派”無法在黨內“發圍”,威脅“主流派”的地位。 

  文匯報報道,幾位政壇老友把酒夜話,話題自然是新鮮出爐的“民主黨名冊洩密”一事。 

  老友甲從“陰謀論”角度,分析此事發展的“脈絡”和“邏輯”。他說,今年3月,民主黨主席李永達向傳媒張揚民主黨的“改革派”突然招募了30多人入黨,並拋出“滲透論”,借傳媒之手將2件事串連起來;然後是“真兄弟”於5月出場,將“改革派”的往來電郵公開,先將矛頭指向“改革派”的智囊是“中方的針”,到日前更暗示“改革派”頭頭、民主黨副主席陳竟明也可能是“金針”;到昨日則爆出“民主黨的舊名單”,“懷疑是有人洩密”,似乎來得太巧。 

  老友甲笑說:“當然我不排除世事就有這樣巧,正如我不能排除自己先中3T再中六合彩一樣!” 

  老友乙則從“動機論”分析,這個公布“民主黨的舊名單”的無名氏到底是誰,目的為何? 

  坊間就此有兩種比較集中的說法,一是對“黨中央”在公布黨員名單問題上,鬼鬼祟祟的做法看不過眼的民主黨現屆或已退黨的成員,二是如民主黨高達(李永達)或“真兄弟”聲稱的,有“中方的針”在搞局。老友乙坦言,這兩種說法他都不相信,原因很簡單:這不過是一份“舊名單”,公布出來也沒有甚麼石破天驚之處,也就是說價值很有限;但“要命的”是,據高達說,可以接觸該名單的相信只有10多人,屬於“核心機密”—誰會這麼傻,冒著被識破身份之險,張揚地做一件對民主黨不會造成實質損害的事? 

  “如果真的有針神不知鬼不覺滲入了民主黨多年,結果也只有『公布一份舊名單』的能耐,也未免太差勁了,那被收買者不過是小角色一名。民主黨又何必緊張兮兮的,成立甚麼專責小組去跟進,將老鼠當作老虎去打?”他笑言:“『苦肉計』要讓人信,就算不缺胳膊少腿,也該真有點皮開肉綻的鏡頭;如今連血都不見,只有自己喊痛,未免有點那個!” 

  老友丙則以他“半桶水”的經濟學來試作分析:在“民主黨舊名單”事件中,誰得益最多,誰是“幕後黑手”的嫌疑亦最大!他笑說:綜合老友甲和老友乙的分析,這連串事件不像有人宣稱的是“中方的針”搞出來的:“不過,對民主黨的『主流派』來說,是次名單事件便大有好處了!” 

  他分析說,高達自發表“滲透論”後,“改革派”團結反擊,已經“玩出火來”,“pass the point of no return”,沒有回頭路了,故“力撐高達,或是不希望民主黨四分五裂的人,被迫也好,有心也好,也只能繼續玩下去”。 

  他繼續解釋,“滲透論”反應不佳,他們便先來一招“收窄打擊面”,將“中方的針”的局限在改革派中“個別人士”,即“改革派”智囊“公公(已離職的民主黨政策部行政主任陸耀文)”及“博士(陳竟明)”,減低打擊面過闊而造成的反彈,亦可令部分“改革派”成員“明哲保身”,即令不下堂求去,最少“撐博士”的力度也會大為減弱。 

  他說,第二招便是選在“封冊”事件鬧哄哄之時引爆“舊名單事件”,以“證據”證明黨內真的有人“洩密”,令民主黨其他不知情的黨員“寧可信其有”,對“博士”有疑慮;如果“博士”在今年底真的要與高達爭主席,恐怕鐵定鎩羽而回,日後要“爭權”也幾乎不可能,相信正是“主流派”所樂見的,也是他們最希望的整齣連續劇的“最完美結局”。 

  酒已乾盡,老友甲乙丙齊聲道,這些見解是他們的猜測,或許民主黨中人毫無私心,個個大義為先;但真相到底如何,大概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