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不面對大陸台灣將輸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08:58:49  


李光耀:如果台灣不改變,不面對中國大陸競爭的現實,台灣將會輸掉這場競爭。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甫從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回國的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近日接受《天下雜誌》專訪。八十二歲的李光耀思緒一貫精準犀利,他說,台灣堅持不開放三通路線,這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台灣不像新加坡那樣高度依賴全球市場,但台灣也必須改變;如果台灣不改變,不面對中國大陸競爭的現實,台灣將會輸掉這場競爭。

  中國時報今天引述《天下雜誌》的專訪報道說,問及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對像台灣或新加坡這樣小型經濟體有什麼衝擊?小型經濟體該如何因應?李光耀答:面對全球化的真正的關鍵在於所處的是有利的位置,還是不利的位置。新加坡就是處於不利的位置。

  李光耀說,我必須讓新加坡人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新加坡不改變,就將遭受殘酷的衝擊。新加坡非常小,而且是完全開放的經濟體。換句話說,世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我們毫無選擇餘地,我們必須改變。 

  李光耀警告,台灣不像新加坡那樣高度依賴全球市場,但台灣也必須改變。如果台灣不改變,不面對中國大陸競爭的現實,台灣將會輸掉這場競爭。 

  他認為,今天台灣的表現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原因之一就是台灣自我設限,而沒能面對現實做調整。一九八八年李登輝上台之後,台灣堅持不開放三通路線,這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如果台灣掣肘台商,就將付出代價。 

  李光耀指出,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或是五十年,不論台灣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並無法由台灣一己決定,而是取決於中國大陸的情況與美國的情況。 

  他警告說,我曾經告訴陳水扁,他就像我一樣,他也無法獨自決定五十年或六十年後的發展。假如陳水扁走錯了路,就會造成他自己與台灣的悲劇。 

  新加坡是否可以和平的生存在東南亞,不是由新加坡自己決定,而是取決於國際權力的平衡,讓國際規則能發揮作用。台灣的生存也一樣決定於國際局勢。台灣應該專心致力讓台灣人的生活變得更好。但陳水扁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的野心。 

  問及如果政府效能不彰,人民該如何改變? 

  李光耀直截了當地指出:那就必須投票選出新政府來改變政府政策。而選擇有個關鍵,選擇並不是由政客來決定,而是取決於那些願意挺身參與的人。假如沒有優秀的人參與,不論投票是選A、B或C,都會面臨同樣的麻煩。台灣必須要有優秀的新選擇。 

  李光耀說,台灣選民可以鼓勵新政黨或新領導挺身而出。但台灣目前要成立新政黨不容易,已經有太多政黨了。所以,在下一次選舉中,國民黨與民進黨仍然是主要的選擇。台灣人必須要鼓勵優秀人才進入國民黨或民進黨,老面孔應該讓位給新血,給社會帶來改變。 

  如果中國國民黨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新領導。根據我們的研究,國民黨過去會出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很多新面孔。大家想要看到新生代掌權領軍。 

  現在,馬英九是那個新面孔、是新世代,但是只有一個人無法做所有的事情。馬英九必須帶入四、五十歲的新團隊。不過當然也需要留下幾位六、七十歲的前輩傳承經驗,但是團隊絕大部份是四、五十歲的年輕人,新的構想、新的政策必須從這群新人而來,他們也才有活力、創意來落實新的構想。 

  記者再問:你走訪亞洲,根據你的觀察,你認為什麼才是適當的兩岸關係? 

  李光耀答: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不要有衝突。沒有人要加速統一,中國已經明確地表達沒有統一時間表。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去中國投資,但不會只在中國。日本與韓國在中國有很大的投資,但他們同時也投資東協國家、澳洲、紐西蘭、歐洲與美國。台灣也可以這樣做,才符合台灣的利益。 

  對於台灣應該如何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李光耀回答說,台灣不能被動,假如台灣被動,就會輸。 

  他說,中國是青出於藍。中國人聰明、也學得快。但話說回來,我們也不笨,因為我們認識到他們聰明、學得快。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實,那我們就是笨。知己知彼,才能進步。 

  李光耀又認為,世界的重心,將會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移動。三十年內,中國的經濟規模就會趕上美國,但每人平均GDP大約只到美國的五分之一。一百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就會超越美國,每人平均GDP大約到美國的一半。到時候就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再看印度,印度的成長速度大約是中國的六、七○%。如果未來沒有戰爭、沒有對外衝突、沒有內部動亂或是內戰,到二十一世紀末,中國與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 

  所以,到二○五○年,世界的重心一定會轉移到太平洋。這對台灣有利,對新加坡也有利。我無法預見五十年或是一百年後的新加坡,但是我認為新加坡在未來五、十年、到十五年仍充滿希望。 

  李光耀又指出,台灣與新加坡有一段很長的互助歷史,向來關係密切。但是,如果台灣政府或媒體要用新加坡來刺激、挑釁中國大陸,台灣與新加坡的關係就變得難了,“如果台灣想要凸顯我的造訪,將使得新加坡為難,也是為難台灣自己,因為這樣做是在刺激中國大陸出來反對這樣的造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