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首邀中國加入G7 是餡餅還是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0 11:21:22  


  國家主席胡錦濤本週末將再度應邀出訪,參加在俄羅斯聖彼德堡舉行的八國集團(G8)同發展中國家對話會議。與此同時,在上週五,美國財政部發佈了一份報告,首次提議讓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加入西方七國集團(G7)。一時間,中國加入G7集團再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中國經濟影響力使然 

  在7日發佈的這份名為《G7的進化與經濟政策協調》報告中,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辦公室的專家指出,中國對於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力是巨大而不可否認的,而諸如印度和巴西等快速發展大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正因如此,G7近年來才頻頻邀請該組織以外的國家出席首腦圓桌會議。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圓桌’到底應該大到什麼地步,還應該邀請些什麼人,以使G7能取得更有意義的成績,”報告指出,“有必要向G7以外的重要經濟體開放。” 

  此前,儘管包括日本、法國以及德國等G7成員表達了希望中國加入的意願,但美國一直對此並不是很熱心,甚至有意要劃清G7與中國的界線。 

  “將中國排除在外,作為國際經濟協調機構的G7或是G8顯然是缺乏含金量的,”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沈思瑋表示。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也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提升,美國對加入G7的標準似乎有所鬆動。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在1985年至2005年期間,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7成員國占全球GDP的比重,由48.9%下降至41.9%,而同期中國、印度和韓國共同占全球GDP的比重則上升了13個百分點。 

  王勇表示,以往美國為加入G7設置了兩個“門檻”,一是要市場經濟國家,二是要支持並推行美國所宣導的所謂西方民主政治。而現在看來,美國也開始逐步接受中國提出的“發展模式多元化”的倡議。 

  是“餡餅”還是“陷阱” 

  對於美國態度的改變,有關專家指出,G7的政治色彩仍相當濃厚,在加入這些組織的同時,中國除了獲得西方國家眼中的所謂“特權”,還可能被要求承擔更多的不合理義務。因此,對於加入G7,中國需要權衡利弊,循序漸進。 

  “加入G8不一定意味著國際地位提升,反倒可能帶來更多麻煩,”上海交大的沈思瑋表示。 

  譬如俄羅斯,在加入G7後,美國便對其從人權問題、能源政策以及市場開放等一系列問題上頻頻施壓。本週末俄羅斯首次作為主席國承辦G8峰會,外界也普遍預測,美國會在上述問題上對俄施加更大壓力,並可能與俄羅斯的入世問題掛鈎。 

  “(在加入G7的問題上)中國更應當‘無為而治’,”沈思瑋表示,“在G7的政治意味依然很濃的情況下,我們未必要急於加入。”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述報告中,美國財政部還首次提出了“啟動‘第二個廣場協議’”的說法,對此沈思瑋認為,當初日本正是因為初來乍到,才不幸淪為廣場協議的最大犧牲者,中國應從中汲取教訓。 

  北京大學的王勇則認為,相比以往,G7的政治色彩已有所淡化,因此從提高自身影響力的角度來看,中國“有必要”加入這樣的組織。但他也提醒說,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國必須權衡相應的權力和義務。 

  “如果要加入,中國最好要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道,”王勇表示,否則可能因為勢單力薄受人欺負。 

七國集團更應拉攏歐佩克 

  時隔30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創立於上世紀70年代的七國集團也不得不考慮接納更多新成員的現實問題。 

  經濟全球影響力日盛的中國在G7考慮之列,自然不必多說。但除此之外,G7似乎更應該把視線投向產油國。 

  想當初,正是在經歷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陣痛”之後,美、日、英、法、德、意等六大工業國才在1975年一致同意建立G6。後來,隨著加拿大以及俄羅斯的先後加入,G8便應運而生。 

  如今的經濟形勢跟當初顯然不同,但有一點卻驚人地相似,那就是火熱的油價。上周,紐約商交所基準原油期貨再度刷新歷史紀錄,突破75美元。 

  “除俄羅斯之外,G8成員國基本都是能源需求國,”上海交大的沈思瑋副教授表示。因此,“拉攏”歐佩克中的原油供應國,對於G8這樣的能源消耗大戶顯得尤為迫切。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高油價給各大石油出產國帶來的巨額石油美元,也正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一點美國財政部在最新的報告中也注意到了。 

  前世界銀行官員、現供職於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林恩和布拉德福德日前就建議,G7未來應該將其成員數目擴大到19至20個。這其中自然包括中國、印度以及巴西等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但同時,歐佩克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亞洲產油大國印尼以及拉美主要石油出口國墨西哥等“油國”也赫然在列。(來源:上海證券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