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提高港人的快樂效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3 11:39:32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每當海內外研究組織發表全球各地各式表現評比“龍虎榜”時,香港往往會榜上有名。香港星島日報今日刊出社論指出,港人特別關注競爭力、樓價租金、股市總市值等排名,把焦點集中在經濟表現的攀比,較少人關注港人的快樂程度比較,以及令港人快樂的“成本代價”。

  英國研究組織“新經濟基金會”發表的“快樂地球指數”,提供了嶄新的參考,除了列出一百七十八個地區的人民生活愜意程度和人均壽命,還比較各地的“生態足印”,即各地對生態資源的消耗程度,才作出指數排名。換句話說,除了看某地區人民活得長壽和活得愜意,還要看這個“快樂程度”是建基於多少生態成本,愈能以最低成本得到快樂,指數排名就愈高。

  社論說,以這樣的排名基準,不難解釋為甚麼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等中度發展國家,囊括三甲,生活愜意度最高的瑞士和丹麥,只能分別位列第六十五和九十九名。至於G8工業大國排名均全處於中下游位置,其中美國更排名第一百五十,僅高於人民愜意度極低而排名倒數第七的俄羅斯。

  美國人的生活愜意程度,比很多地方高,人均壽命也長,指數排名卻處於倒數第三十,原因是其快樂生態成本太高,與兩個產油國同名列第二,僅次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消耗大量地球資源。

  新經濟基金會是二十年前,由當年G7工業國高峰會打對台的“另類經濟高峰會”領袖所創立,反對發達國家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忽略國與國之間的貧富懸殊和對地球資源的掠奪消耗。G8下周初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開會,基金會在這個時候發表其首份“快樂地球指數”報告,明顯是要各大工業國領袖正視其經濟發展涉及的消耗地球資源代價。

  社論指出,在這份排名表中,香港人壽命數一數二,生活愜意程度中間偏高,但遺下的“生態足印”也屬中間偏高位置,因而把指數排名拖低至八十八的中游位置,至於新加坡則排名一百三十一,中國大陸反而居於第三十一名的前列。

  新加坡努力打造“花園城市”,香港的空氣質素經常提醒港人內地的污染程度,兩地排名卻遠低於中國大陸,原因是香港和新加坡都屬於發展成熟的富裕都市,大陸則仍有大片未開發的土地,可見指數反映的環保情況有其局限,這是任何量化計算準則都難以避免的。但是,這不足以一筆抹殺指數的參考價值,本港官民須在節約地球資源方面多做點工夫,降低生態成本。
  
  港人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例如減用膠袋、調低冷氣、回收廢物,都展示了數年前意想不到的合作態度和成績,參與環保有助提高市民的愜意程度,覺得自己有份為地球做點好事。在事事講求效率的香港,除了提高經濟效率,也應提高環保效率,因為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環保,都是以人民快樂為最終目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