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港人善觀大勢力創美好明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2 10:58:01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香港同胞慶祝國慶五十七周年籌委會昨日成立,“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在會上以《把握發展大勢,共創美好明天》為題作了講話。

  講話中,高祀仁對當前形勢談了三點感受,一是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家已步入全面協調發展的時期;二是三十年實踐證明,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對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至為重要;三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路向已越來越明晰。

  社論說,對絕大部分港人來說,對國家過去五十七年、特別是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以來的發展和變化,雖然未必懂得作出什麼科學總結,但是,港人的感受同樣是生動而又深刻的,完全感受得到高祀仁“三點感受”中所說的那些話,特別是其中的第二點:一個和諧穩定社會對發展經濟的重要性。

  高祀仁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指出:近年中國能成為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國家、成為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除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及廣闊的市場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搞無謂爭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保持社會政局穩定和社會和諧,“五十七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沒有穩定的政治局面,沒有和諧的社會環境,就什麼都談不上。”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就是這兩句話,全中國人民在過去的五十七年間交付了昂貴的“學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幸的是,今天,這兩句話已經成了十三億人的共同心聲,能“治”者得天下,倡“亂”者失人心,也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金科玉律。而“治”之為利、“亂”之為害,全在於其對國家民族和民眾福祉造成的截然不同後果,不是任何人主觀愛惡所能改變和決定的。今天,全國喜治、全國厭亂,香港特區又能例外乎?

  事實是,目睹五十年家國的由亂而治、由衰而盛,加上回歸九年以來的種種事實,今天,港人的“治亂觀”其實同內地民眾一樣,同樣是贊同“不搞無謂爭拗、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隨著經濟全面復甦,特區政府施政有所改善,CEPA更緊密經貿安排的進一步落實,港人今天已經不再輕易為一些政客的空言所挑動,而是以“治”、“亂”為界線,凡屬分化人心、搞亂社會者一概不支持。

  社論指出,近日,有人在大鑼大鼓的粉墨登場,大講要加快推行普選,大讚當年港英殖民管治下的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民主路上的一大里程碑”,還提出要成為“核心”……,但除了少數支持者外,社會上反應寥寥,遠不如施丹的“頭”和劉翔的“腳”來得轟動。這位人士還提到,古時英國國王克努特曾經“命令”潮水退下,結果反被海潮浸濕了腳,以比喻民主潮流不可拒。看來,“核心女士”如果不知道“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的道理,不明白民眾“要治不要亂”的取向,為達個人目的而不惜挑起亂局,那到頭來被潮水淹浸雙腳的將不是別人而是她自己。

  社論表示,高祀仁主任在講話中還提出了“三個問題”:國家的快速發展給香港帶來了什麼?中央對香港的期望是什麼?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又是什麼?這三個問題,大概難不倒香港人:國家快速發展給香港帶來的是機遇,中央對香港的期望是穩定繁榮與和諧發展,而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將是鞏固已有優勢和地位,並進一步參與到國家建設發展的大業中去。

  在熱烈籌祝五十七周年國慶之際,港人更懂得了中央一再呼籲港人珍惜來之不易大好局面的道理,未來前景是令人樂觀和振奮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