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應該“能賺會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7 06:38:33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央財政收入突破2萬億元。

  北京現代商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不知道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面對這個數字時又會是什麽心情。在今年前4個月財政收入突破1.5萬億元時,樓繼偉不笑反憂,稱這背後有問題。

  兩個月過去了,財政收入依舊以22%的速度增長,蓋過GDP增長的勢頭,絲毫未减。其實,在良性狀態下,財政收入的增長應該和GDP增長保持同步,在超GDP增速的財政數字後必然有隱憂。

  稅務總局對財政收入超GDP增速的解釋是,中國的稅收主要來源于第二産業,而第二産業增加值也是超GDP增長的。文章說,這個解釋的確有一定的說服力,但轉而一想,如果在稅收體制上偏向從第二産業收稅,而第二産業又以工業爲主,那麽豈不是縱容地方政府擴大第二産業包括一些高耗能重化工業的沖動嗎?

  現在地方政府會逆國家政策而行,出台推動高耗能企業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財稅體制上的設計恐怕難咎其責。祗要高耗能項目能增加的財政收入大於耗能污染方面的成本,爲什麽不支持呢?

  文章表示改革體制是一方面,但既然錢已經收上來了,恐怕我們更要關注的是錢如何化花出去。

  數據表明,國家的財政收入用在政府直接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和行政支出的比重遠高於向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投入的資金,1990-2001年間,中國行政管理費用年均增速爲29.2%,12年間增長了7.3倍。在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有350萬輛公務車,一年耗費3000億元。而在2001年,用於低保的費用祗有100億元。

  文章認爲,在財政收入超常規發展下,社會保障窟窿却很大的確有些說不過去,希望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中國財政完全有能力實現全民低保”的話對財政預算的編制有一定引導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