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倒扁長命劇高潮迭起,好戲在後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2 11:52:43  


  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日刊登文章說,踏入9月,台北濕熱的夏天還徘徊不去,偶而隆隆的雷陣雨,甚是惱人。但是雨後的空氣,卻透著微微的涼意,宣告秋天即將到來。其實,台灣並不是位處溫帶,台灣人所謂的秋天,是沒有金黃落葉紛飛的情景。不過比起大馬,這種季節時序的變化,還是讓人比較能感受得到的。因此,台灣人比生活在赤道邊的我們,對季節變化的觸覺更敏銳,也更期待。

  而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等人發起的倒扁運動,就是選在這個時節登場。照舊,我們這些頭頂上常年高掛著一顆火紅太陽的赤道子民,這時就會手提著凳子大搖大擺地入場,選定個好位子後翹起二郎腿,等著看好戲。

  文章說,島上發生的事,已經習慣成為赤道子民消遣的娛樂了。從島上解嚴走出威權政府開始,一場接著一場的演出,沒有一次不讓人拍案叫絕。還以為經歷了2000年改朝換代的最高潮後,接下來的劇情應該不會再有什麼驚人發展了,誰知還是峰迴路轉。

  看來,這個號稱在華人世界首映的民主大戲將是一齣長命劇,高潮還會繼續迭起,好戲還在後頭。2004年的“兩顆子彈篇”,雖然情節有點下三爛,但還是叫好叫座,更是為今天的“倒扁篇”埋下了伏筆。

  一齣戲的劇本要吸引人,就得要有張力。什麼是張力?張力就是最好不要太快被觀眾猜到劇情。例如故事裡的好人跟壞人不能一早就被人識穿,最好能隨著情節的發展,慢慢地讓觀眾發現:壞人其實並沒那麼壞,好人原來竟是人不可貌相!所以,不到最後一刻,誰才是真正的好人,現在還不可知呢?

  赤道子民一年365天都是活在炎炎盛夏裡,日子乏味枯燥極了,沒有秋天可期待,更別說是飄雪的冬天了。久而久之,感知季節的能力也失去了。惟一的娛樂便是像這樣隔著海隔著山緊追著小島上劇情的發展,激動時笑幾聲罵幾句。

  這一集演到的“倒扁篇”肯定又是一個高潮。劇情將如何發展,有不少的揣測版本,只不過看戲的我們,真的就只是看熱鬧嗎?

  文章指出,當有超過100萬人每人捐一百元新台幣承諾金支持推翻陳水扁運動時,這場群眾運動已經開創出一種新的形式。不管它最終會否達成目標,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因為至少有100萬人不怕麻煩,親自到郵局去劃撥捐款,填報自己的名字,用行動表達他們反對一個貪腐的政府。如果這一次他們成功了,他們就是集體創造了歷史。

  當然已經不會再那麼樂觀了,因為之前的劇情已經告訴大家這齣所謂的民主大戲是不會草草收尾的。這一集“倒扁篇”不論如何收場,都肯定會為島上留下許許多多的後遺症。

  今次,我們看到每個在民主大戲軋一角的演員都用不同的方式去詮釋自己的角色,不管施明德還是馬英九,或是搞廣告的范可欽亦是在台大教政治的張亞中,為了這齣演了20幾年的劇,大家都使盡了渾身解數。

  你覺得這是場鬧劇也好、一場熱熱鬧鬧的嘉年華會也行,或是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悲劇也罷,也都只是此部長命劇的一小段。

  可以確定的是在“倒扁篇”之後,這齣戲絕對不會就此嘎然而止的,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相信會更精彩絕倫,更讓人嘆為觀止。只是常年生活在太陽下的赤道子民,如果可以不只抱著看戲的心態就好;在看戲之餘,也思考一下,為什麼人家能擁有個讓好戲上演的舞台,為什麼我們就只能坐在台下邊看戲、邊流汗、邊嘀咕著天氣熱?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