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美日同盟 充滿戰略風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7 11:48:06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的評論文章說,日本三次結盟都使日本處於同亞洲鄰國關係對抗或緊張的狀態。所不同的是,前兩次日本採取的是“遠交近攻”戰略,結果導致戰爭;迄今日本與美結盟則是採取“遠交近防”戰略,日美同盟的外交功能大於實戰功能;今後的日美同盟有可能強化軍事功能,並助長日本重新回歸“遠交近攻”戰略。 

  文章說,今年6月末,小泉首相訪美,日美首腦發表題為《21世紀新的日美同盟》共同文件,突出宣揚“世界中的日美同盟”,並將“自由、人權、民主主義”等日美共同價值觀寫入其中。這一方面是為形成對中國的牽制;另一方面是為掩飾日美之間的價值觀矛盾。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日美就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圍繞小泉訪美是否在美國國會演講問題,這一矛盾充分暴露。最初,美國政府曾想促成小泉在美國國會演講,但今年4月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亨利.海德致函美國眾議院議長,要求小泉首相只有承諾任內不再參拜靖國神社才能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對此,小泉說“不”,並宣稱“參拜靖國神社多少次都不是問題”。這表明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美日的價值觀衝突已經公開化。 

  美日可能被對方拖入戰爭或衝突 

  不過,與海德不同的是,戰後成長起來的一代美國人對靖國神社並不了解。“參拜靖國神社”被翻譯成英語“visit Yasukuni shrine”似乎也不確切,因為“到訪”和“參拜”靖國神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參拜”是日本神道特有的朝拜方式,和參觀或走訪不同。美國一些人通過實地調查靖國神社及“游就館”產生了強烈反感。若今年小泉首相再度參拜靖國神社,不僅會遭到亞洲鄰國譴責,還將進一步刺激美國。儘管美國一些人企圖利用中日歷史觀衝突,“拉日制華”,從中漁利,但美國公眾是不會接受把當年偷襲珍珠港的日軍和東條英機供奉為“英靈”,並由日本首相去朝拜的。 

  三次結盟 結果不同 

  文章說,美日首腦在《21世紀新的日美同盟》共同文件中還宣稱,美日關係是“歷史上最成熟的雙邊關係之一”,但實際上日美同盟正處在重要的“歷史回歸性變化”的轉折點。發展下去,對美日雙方來說,都有可能被對方拖入自己並不情願介入的戰爭或衝突,從而使日美安全關係變為充滿戰略風險的雙邊關係。 

  日本在歷史上曾經三次結盟,結果不同。日英結盟後,爆發了日俄戰爭;德意日結盟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日美結盟迄今尚未對外發動戰爭。其原因之一是,前兩次同盟是相互助戰的進攻型同盟,而日美同盟則是美國對日本提供保護而日本不得在海外與美軍聯合作戰。但是,現在出現日美同盟的“歷史回歸性變化”,即日美一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開始謀求日本行使所謂“集體自衛權”,成為類似英國那樣可以與美軍聯合作戰的盟友。 

  日美同盟之所以沒有發動戰爭,是由於《日美安全條約》受到戰後日本憲法的制約。然而,去年11月日本自民黨提出的新憲法草案則規定,日本軍隊在國際上可以通過國際協調,或為保護本國國民的自由與安全而採取行動。這也是一種“歷史回歸性變化”,當年日本的侵略戰爭開始大都是以“自衛”或“護僑”為名發動的。 

  日美同盟已處於準戰爭狀態 

  文章說,日美同盟曾長期處於和平狀態之下,而現在國際局勢則緊張動盪。美國宣佈處於長期戰爭狀態,日美同盟已是處於準戰爭狀態或雙邊同盟中單邊戰爭狀態下的同盟關係。伴隨小泉卸任日期的臨近,日本陸上自衛隊總算平安撤離伊拉克,但中東、南亞、東亞熱點頻生,若今後日本不慎重行事,很容易滑向與美聯合作戰的戰時同盟。另一方面,圍繞伊朗等中東問題日美也有分歧。日本既要保持日美同盟關係,又要維護本國在中東的石油利益,而一旦中東局勢失控,日本將面臨兩難困境。 

  今年7月初,朝鮮試射導彈後,日本仰仗美國顯得異常亢奮,一面向聯合國提出制裁朝鮮的決議案,一面宣稱要“擁有先發制人攻擊導彈發射基地等設施的能力”。對此,中國表示反對,韓國嚴厲譴責並強調“對日本暴露出來的侵略動向保持高度警惕”。美國雖支持日本但也感到有被日本捲入東亞戰火之虞。因此,日本將不得不有所收斂並作出調整,而未來局勢如何發展仍值得關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