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出擊 中國石油戰略版圖悄然形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8 16:56:10  


  中評社廣州9月8日電/近日國際油價雖然呈現略微下跌趨勢。但是,長期的表現仍然是居高不下。

  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淨進口原油7033萬噸,進口額320億美元;淨進口成品油1203萬噸,進口額43.7億美元。

  上半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47%。作為石油進口大國,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一直牽扯著世界神經。
  
  減少對中東依賴

  中國石油大學一位教授在談到中國的能源戰略時指出,對中國這樣一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而言,絕不能將供給渠道著力於一個地區。一旦世界原油供需鏈中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中國經濟將遭受巨大的衝擊。

  “中國的能源多元化戰略正在形成”,社科院世界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說,從購買渠道上看,中國的能源供給的主要地區已經從原來的中東逐漸擴展到非洲、中亞、俄羅斯、拉美。

  據統計,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原油進口市場分別為安哥拉、沙特阿拉伯、伊朗、俄羅斯、阿曼、赤道幾內亞、也門共和國、剛果、利比亞、委內瑞拉。

  據南方日報援引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從中東運到中國的原油上升了5.8%達到3310萬噸,但同期,從非洲進口的原油增長了22%,達2340萬噸。

  2005年中國主要從沙特、俄羅斯、伊朗、安哥拉和阿曼五國進口原油,自每個國家進口的原油量,均超過了1000萬噸,合計7752萬噸,占當年原油進口總量的61.1%。
  
  增加從俄羅斯的進口量

  “減少對中東的依賴主要是考慮到地緣政治的因素,”國家信息中心牛犁說,伊朗的局勢不明確使得很多國家都在試圖減少對中東地區的依賴。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出口量占全球石油貿易量的8%,且全球1/3的石油出口都需要通過其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從什麼地方進口原油,要考慮綜合利益,不能只考慮油價。”他指出,中國進口原油,一方面靠市場配製資源,進口價格較低的地區的石油。另一方面應該考慮綜合利益,

  中國未來可能會考慮增加哪些國家的石油進口?國家信息中心牛犁說:“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他表示,現在俄羅斯的進口量占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不到10%,但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尤其是近鄰,合作的潛力巨大。

  資料顯示,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正在悄然增長。2004年中國自前蘇聯地區進口的原油所占比例,已由2000年的3.1%上升到10.0%;尤其是由俄羅斯進口的原油所占比例,已由2000年的2.1%上升到8.8%。自俄羅斯的進口原油量,也由2004年的1078萬噸,增加至2005年的1278萬噸,占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0.1%。

  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根據中方預測,2006年全年中國有望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500萬噸。
  
  供給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未來不僅會增加對中亞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的進口,還會增加對一些拉美國家(如:委內瑞拉等)的進口。”李向陽在談到未來中國的能源多元化戰略發展方向時指出。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8月訪華時也曾表示,委內瑞拉將成為中國原油進口的頂級供應商。

  查韋斯稱,目前對中國的原油出口約15萬桶/天,計劃明年將該數字翻番至30萬桶/天,並在2009年進一步提升至50萬桶/天,從而成為中國原油進口最大供應商之一。

  “安哥拉已經成為今年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取代了沙特,但是整個中東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地。”李向陽表示,對中東依賴的下降並不意味著中東在未來中國的原油供應上不再佔據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是很難改變的。

  在中國的石油戰略規劃版圖上,非洲早已是海外資源擴張版圖中的重點之一。按照規劃,中國石油的“走出去”戰略包括三個區域:俄羅斯—中亞—中東、拉美和非洲;到2010年,中國海外獲取的原油要達到5000萬噸左右,占同期進口石油的28.8%。其中把非洲建成最大的海外份額油源地,是中國石油戰略長期規劃的重中之重。

  商務部一位人士透露,預計未來中國可能增加進口原油的地區和國家,主要為中東、非洲及前蘇聯地區。目前中國的石油資源獲取,主要是採取長期貿易方式,但通過參與國外資源勘探開發每年獲得的份額油僅約2000萬噸。不過,隨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于2005年底成功並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中哈原油管道相繼建成投用並於2006年開始供油,標誌著中國石油資源將真正實現來源多元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