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華人及企業代表遊覽名勝周公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9 00:35:46  


圖為唐高祖李淵為紀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而創建的周公廟。
圖為太公殿, 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
后稷祠建於明代,清光緒元年重修,內中侍奉農業始祖、姜嫄的兒子─后稷。(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寶雞9月8日電(記者 陳巧聰)在陝西寶雞舉行的“丙戌年全球華人祭祀炎帝大會”活動八日已進入第三天,主、承辦單位今日組織了近百名華人代表及企業界代表前往法門寺、周公廟旅遊,感受寶雞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遊覽過程中,華人代表非常熱愛中國的歷史文化,不僅專心聽導遊講解,還勇於發問有關的歷史問題。來自新西蘭的華人代表說,她老家是寶雞,這幾年寶雞變化很大,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遊覽歷史文物古蹟,可以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她對這次祭祖大會的活動以及安排感到滿意。

  周公廟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鳯凰山南麓。(鳯凰山即《詩經》所云:“鳯凰鳴矣於彼高崗之所在)其地三面環山,《詩經》中描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古稱卷阿(quanwo)。早在西周初期,這里便是遊覽勝地。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淵為紀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詔在相傳其制禮作樂的“卷阿”創建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

  自二零零三十二月以來,周公廟遺址有多項驚世發現;周代最高等級陵墓二十二座,陪葬車馬坑十四座,環繞陵墓夯土牆一千七百多米......。這一發現是新中國成立後,堪稱第一的重大考古發現。

  據悉,從九月六日開始,為期四天的“丙戌年全球華人祭祀炎帝大會”活動,由中國愛國工程聯合會、 華夏文華紐帶工程組委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世界華人協會主辦,陝西省寶雞市人民政府承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