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年會19日新加坡召開 中國成焦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8 17:39:01  


  中評社廣州9月18日電/經歷了數月籌備與策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年會將於9月19日在新加坡召開,而配合這兩大年度全球金融界盛事舉辦的一系列會議,已從上週四開始陸續展開。縱觀幾天來的各項會議和研討會,所有堪稱全球金融界重量級會議的議題都離不開兩個字——中國。 

  IMF年會將迎來成立60年來最重大的改革之一——給予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更多投票權重或配額,七大工業集團(G7)會議的一半議程涉及與中國財政部長及央行官員的對話,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履新後首次亮相IMF年會,更明確指出其關注的焦點即是中國。這一切都表明,在全球金融舞臺上,中國擁有的話語權正與日俱增。 

  據國際金融報消息,在9月16日召開的IMF-世界銀行聯合年會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闡述了中國金融業改革的走向和政策考慮,受到與會者的強烈關注。 

  在人民幣問題上,各國不再集中施壓人民幣升值,而是將關注焦點集中在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上。對此,周小川指出:“中國的政策是清楚的:我們正在逐漸移向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 

  周小川表示,“如果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劇烈,這說明我們的波動區間還不夠寬。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貨幣市場供求關係發揮更大的作用,浮動區間是必然要擴大的。” 

  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上,周小川認為,中國的匯率改革需要如下條件: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以保持貨幣穩定;適當的金融產品的定價;有力保護私有財產權;對對沖基金造成的挑戰與衝擊有充分準備。 

  周小川還提出中國在解決國際經濟不平衡上的對策:除了逐漸增加匯率靈活性以外,還包括擴大內需,降低國內過高的儲蓄率,進一步取消貿易壁壘,擴大進口,改變過去對外匯“寬進嚴出”的政策等。 

  周小川9月17日參加IMF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第14屆部長級會議時說,各國應共同承擔責任以解決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問題。他同時呼籲各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更大的誠意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進展。 

  周小川指出,全球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部分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油價和原材料價格持續在高位波動、部分國家通脹壓力加大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等。他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援助,並敦促發達國家儘早實現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 

  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16日也表示,發達國家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推動亞洲地區和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IMF總裁拉托昨日表示,IMF及其下設的IMFC在推動對IMF投票權配額及管理的改革上已達成廣泛共識,讓快速發展的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土耳其擁有更大的投票權,增加其影響力。上述舉動是IMF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也是該組織成立6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革。 

  提案建議,中國在IMF占的投票權從2.94%提升至3.65%,韓國從0.76%提升至1.33%。墨西哥從1.2%提升至1.43%,土耳其的參與從0.45%提升至0.55%。計劃現在將交給全體184個IMF成員作最後批准,估計明日將會宣佈投票結果。 

  IMF在過去60年主要由美國、歐洲和日本主導。亞洲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不斷爭取在IMF有更大的權利。拉托表示,隨著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這些國家GDP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已經高於這些國家在IMF的投票權比例,因此進行調整是順理成章的事。 

  拉托強調,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