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撰文 釋“不提積極不干預”爭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9 09:13:00  


曾蔭權上周指港府很久已不提一向奉行對市場“積極不干預”政策的言論引起廣泛討論,昨日他撰文解釋。(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天在多份報章撰文,進一步解釋他上周一指出港府很久不提“積極不干預”政策的言論。他未有清楚否定“積極不干預”,但就認為,單以一句口號式的用語,“不能管窺今日我們的經濟政策的全貌”。他強調,面對經濟環境急速變遷,港府必須採取主動,研究如何結合政府與巿場力量,貫徹“大巿場、小政府”的理念,締造最能支持經濟發展的環境。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曾蔭權上周一在香港《“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上,提到政府很久不提“積極不干預”政策,暗示政府已放棄這項政策,隨即惹來爭議。香港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亦去信特首辦,要求曾蔭權解釋。為此,曾蔭權昨天回覆,並在多份報章撰文,論述他的經濟政策原則。

  曾蔭權在文中縱述七十年代以來政策的經濟哲學,他指“積極不干預政策”非一項非黑即白的政策。

  他引用前港府財政司夏鼎基的說法,“有些人會以為這政策不過是放任主義……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政府‘甚麼都不管’的態度。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預的建議是……政府會權衡輕重,細考慮支持和反對採取干預行動的理據……然後,政府才作出積極的決定。”

  他提出,七十年代的經濟變化,香港建立了一個共識,就是政府在經濟的基本解釋,是為巿場提供一個有效運作架構,並在巿場運作明顯失調時採取行動,“但隨着香港的經濟發展,經濟須要轉型,政府政策也不能一成不變。”

  曾蔭權列舉過去二十年政府各種經濟政策的變化,包括金融制度的改革、開放電訊巿場、私有化政策、以至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等。

  他指出,香港歷任財政司亦以不同的詞彙來措述香港的經濟狀況,這些不同詞彙的存在,能讓市民有效和準確地了解政府政策,又反映出政府對香港經濟變化和需求的回應。但他認為,單以一句口號式的用語,不能管窺今日經濟政策的全貌。他肯定,過去五十年財政司的經濟理念是一脈相承,均遵循自由市場的經濟哲學。

  但曾蔭權亦指出,這並不表示政府可以袖手旁觀,處於被動,“在面對世界和內地的急速變遷,在採納有利巿場的方針的同時,必須採取主動,研究如何結合政府與巿場力量,為社會整體提供合適的平台,貫徹‘大巿場、小政府’的理念,締造最能支持經濟發展的環境。”

  港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認為,“積極不干預政策”,與“小政府,大市場”分別只在於定義。他又指,政府向來希望促進市場發展,但在商界可以做到的事情上,政府盡量不會介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