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政治禿鷹,徘徊在台灣的上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1 14:04:46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大規模衝突爆發,是政治大老出面,掌控全局的大好時機。在此之前,祇好看著那些“插花”的政治禿鷹不時發出刺激性的鳴叫,讓衝突升高。 

  台灣新一期《新新聞》報道,九一六的群眾挺扁大會,發生了民眾拉扯追打媒體記者的事件。這個事件引起“紅軍”抨擊“綠軍”,媒體輿論也一面倒地批評綠營領導人以及群眾。 

  這起事件既是個意外,也可以說是意料中之事。意外,是指它不是聚會當場的領導者刻意煽動的,事發之際民進黨立委王世堅也曾想辦法阻止群眾。而且,整個活動也祇出現對立陣營支持者間零星的幾起衝突,其中多數祇是口角之爭。 

  說它是意料之中,是因為連續多天媒體二十四小時報導“紅衫軍”的新聞,對於“螢光圍城”四十萬人參與,很多媒體也是以興奮而肯定的語氣或筆調來形容這場活動的“成功”。再加上綠營領導人們一再強調倒扁是“中國人欺侮台灣人”,挺扁群眾壓抑了多日,他們一旦有機會上街頭,就是要出氣,出氣就會動怒、失去理性。衝突發生的機率自然提高。也因為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高,所以事前輿論多反對執政黨動員群眾挺扁。 

  不論綠營群眾有多鬱卒,個別參與者對媒體的暴力舉動當然是不對的、要被譴責。更重要的是,九一六衝突卻帶來幾個很負面的效果,可能讓目前倒扁--挺扁的僵局更難解: 

  首先是,參與倒扁的“插花”政客藉這個衝突提高嗓門指責執政黨。這些插花政客像做著無本生意一般,去靜坐露臉,事實上無力控制群眾,也未參與決策。不過,他們會抓住機會對媒體詮釋運動,想影響局勢。相對的,一些綠營政客也不斷指責紅衫軍刻意製造麻煩。綠營政客為了抓住綠營基本支持者,祇好大聲批判紅衫軍。 

  其次,有了一次衝突發生,媒體更把焦點集中在可能爆發的衝突:高雄衝突大不大?台南會衝突嗎?紅衫軍再回凱達格蘭大道“散步”時是不是會遭到反制? 

  在政客與媒體都把焦點放在“衝突”上,倒扁、挺扁兩方運動的參與者也會意識到“衝突”是個社會關注所在。政客煽風點火,把運動推往衝突臨界點,群眾會有意無意地挑釁對方,期待對方按捺不住,製造衝突。大家都意識到,誰先引發衝突,就會被社會譴責、失去正當性。大家都在製造讓對方失去耐心的“越位陷阱”。即使施明德自制地要避免衝突,停止全島性的抗議活動,但他還是要發動十月十日的抗議。整個運動的走勢,在逼著衝突升高。 

  大家都在等待衝突,但被視為有正當性與能力解決這場危機的李登輝,卻強調自己是“中立”的,另一個被期待的人物林義雄也一直默不作聲,更不用提那些綠營天王以及國民黨領導人馬英九。他們是因為考量全局之後,認為自己此時介入也無法逆轉局面,所以還是在等待時機嗎? 

  最好的時機是什麼?衝突! 

  大規模衝突爆發,執政者與運動領導者沒有能力控制局面時,就是那些有企圖心(或良心)的政治大老出面,掌控全局的大好時機。 

  在這個大好時機來臨之前,祇能看著那些自知沒有能力主導全局,又想插花運動,以免失去日後發言權的各式政客,不時發表一些刺激言論,讓衝突升高。等到政治大老們出面排解危機,他們想必會努力爭取位置,分杯羹。 

  施明德做為紅衫軍的領導人,做了不少降低衝突的努力。在社會對執政者貪腐與無能不滿情緒高漲之際,施明德登高一呼成為共主,他是順勢而為,他沒有錯;祇是隨著局勢發展,那些挺扁、反扁的政治禿鷹各自藉力使力,藉運動成就自己的政治利益,那些“政治仲裁者”還在等著出手時機。施明德的壓力可想而知。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