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日報:堅決與國際社會應對朝鮮冒險行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0 13:20:32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朝鮮昨天強行進行核子試驗,在韓半島刮起了巨型“核颱風”。金正日政權不顧民族的命運進行核子試驗,使我們陷入了自6.25戰爭後最危急的處境。我們無法預測韓半島危機會發展到什麽地步。 

  社評說,如今,韓半島無核化已經化爲泡影,韓半島實際上已成爲“核地帶”。朝鮮先是進行高爆實驗、試射導彈,這次又實施了核子試驗。據悉,朝鮮用迄今爲止提煉20~25公斤可製造核武器的鈈,而且已經製造了5~10枚核武器。現在只剩下彈頭小型化和搭載於導彈的工作。朝鮮很可能將此當作威脅手段,威脅全世界。 

  朝鮮實施核子試驗,證明過去一味袒護朝鮮的韓國政府親朝、自主、陽光、包容政策遭到全面失敗。政府不清楚朝鮮的想法與目的,只陶醉於“一個民族”的口號,積極推進親朝政策。而如今這些政策的虛幻性終於大白於天下。 

  社評表示,約定南朝鮮和平共存的2000年“6.15宣言”和旨在引導朝鮮棄核的六方會談也變得毫無意義。政府在今年2月將安全政策目標定爲“韓半島和平體制的制度化”,但現在這個目標成爲一張廢紙。我們被朝鮮騙了一次又一次,已面臨了淪落爲“核人質”的危機。 

  政府昨天召開盧武鉉總統主持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出臺了7項對策。但從事態的嚴重性看,這一程度的應對略顯不足。對策中除了包含“不能容忍朝鮮擁有核武器”、“將與國際社會緊密聯繫”等原則性內容以外,缺乏是否修改對朝政策等明確的行動意志和具體的行動計劃。這讓人不禁産生是不是仍在看朝鮮眼色的疑問。 

  社評說,而且,“支援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立即進行協商”的意思也含糊不清,究竟是支援聯合國的決定,還是支援進行協商,是希望和平解決朝核,還是希望協商制裁措施,意思不明確。政府應明確表明將積極參與聯合國制裁行動的意向。 

  聯合國安理會將按照已發表的主席聲明,通過對朝決議。美國和日本也將對朝鮮出入港的船隻進行搜索和扣留、採取貿易制裁等把經濟、軍事制裁付諸於行動。日本昨天在首相室設立並啓動了朝核對策室。 

  如果國際社會正式採取對朝制裁,我國也不能置身事外。如若不然,韓國也會被視爲一丘之貉,容易被孤立。沒有美國的幫助,只靠自己的力量,我國無法解決朝核威脅。通過與美國的緊密合作和加強韓美同盟,克服當前危機是唯一的出路。 

  社評說,當務之急是,把安全問題放在國政首要位置上。並將因朝鮮核子試驗引發的危機如實解釋給國民。政府要詳細分析此次事態對南北關係、民族未來、韓半島力量關係等産生的影響,並出臺針對“實際情況”的應對方案,徵求國民的意見。 

  另外,要反省堅信可以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朝核與導彈開發問題的安逸想法,重新討論對朝政策。民族面臨核陰雲是因爲金大中、盧武鉉政府在過去的8年零7個月實施對朝陽光政策。政府試圖通過大規模援助改變朝鮮,但朝鮮無動於衷。而國民的對朝警惕性和安全意識逐漸被麻痹。 

  在過去的數十年來用國民的血稅構建的常規軍備因朝鮮擁核而喪失了遏制力。所以,制定能保護國民生命安全的強大軍事應對方案刻不容緩。而且,要立即中止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和解散韓美聯合司令部的計劃。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危及關頭,不能再提倡不成熟的自主。 

  社評指出,特別是,要考慮到朝鮮可能爲應付國際社會的對朝制裁而將韓國當作人質,發起大大小小的軍事挑釁,要對此做好徹底的準備。朝鮮爲了試探韓國的態度,也可能發起挑釁。 

  預計開城工業園區、金剛山旅遊等對朝經濟合作也將全面中斷。盧武鉉政權自出臺後向朝鮮提供了超過3萬億韓元的援助,但得到的只有核彈與導彈威脅。雖然政府稱沒有證據表明對朝援助被用在軍事上,但誰又能保證沒有用於軍事? 

  社評說,此外,要對造成目前困境的外交安全班子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換血。國家情報院直到昨天傳來朝鮮核子試驗消息爲止,向國會報告說:“尚未發現核子試驗迹象。”在今年7月朝鮮試射導彈時,政府外交安全班子曾說:“不能確定是導彈還是人造衛星。”如果他們負責國家安全,國民怎能放心睡覺。 

  事到如今,盧武鉉總統應該帶頭敢於承認自己的對朝認識和發言有問題。他曾袒護朝鮮說:“朝鮮主張核與導彈是針對外界威脅的遏制手段,這一主張有其道理。”就核子試驗進行與否問題說:“以沒有依據的假設情況進行討論,不但令人感到不安,而且還會破壞南北關係。” 

  國民也要從“民族自主”的虛榮心和安全麻痹症中清醒過來,正視我們面臨的殘酷的現狀。一些親朝左派勢力主張說:“如果實現統一,朝鮮核也會成爲我們的武器。”國民要徹底放棄這一荒唐的邏輯。而且對圍繞朝核問題引發的南南矛盾也要保持警惕。因爲,這就是朝鮮希望看到的效果。 

  《無窮花綻放》畢竟是虛構的小說。韓半島核武裝化是有可能導致民族滅亡的冒險。一旦周邊列強插手韓半島事務,有可能重蹈100年前連民族的出路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大韓帝國末期的覆轍。 

  要想改變朝鮮,使其放棄核武裝,政府和國民、大韓民國和國際社會應該團結起來,讓朝鮮認識到核武裝是“錯誤的判斷”,核武裝只會給朝鮮政權和整個韓民族帶來災難。 

  爲此,政府要反省和修改對朝政策,國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引導韓民族走向光明的未來不僅是政權的義務,更是全國民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日後子孫後代問“當時你們爲了阻止民族遭受災難做出什麽努力”時,我們才能有話說。 


    相關專題: 朝鮮核試 半島無核化成泡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