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倒扁喘口氣,再出發,不是罪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3 15:32:19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倒扁總部今天宣布要縮小規模,但長期抗爭。聯合晚報社論指出,這舉措,突兀,卻不意外。當陳水扁堅持不下台,繼續享有臺灣領導人的禮遇與尊榮之際,倒他的紅衫軍卻得忍受日曬雨淋,軍警戒備伺候,這種天壤之別的處境,紅衫軍能撐到一個多月,幾度號召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已經是“台灣民主新奇蹟”了!

  此時,師老兵疲,倒扁動能亦必須重新調整引擎,暫時“休兵”,以等待新一波攻勢發動,可以理解。

  社論借用“倒扁圍城”當隱喻,圍城的目的,是要民進黨統治集團“內訌”或“家變”。但陳水扁顯然精於權術,一手扶植的游錫堃掌握黨機器,他親自主控的“國家機器”,則令其他天王呂秀蓮、蘇貞昌、謝長廷動彈不得,如此一來,“圍城”期望的“民進黨家變”遲遲不能發生。

  時日一久,反倒是圍城的領導核心與民眾,開始焦躁不安,除了指令傳達出現分歧、混亂,領導的核心成員在“久圍不下”後,亦對路線、策略產生不同看法。這都很正常,是組織行為的正常反應。麻煩就麻煩在,倒扁總部畢竟不是一個政黨,不是一個正規部隊,而是一群“烏合之眾”,靠的是熱情與理念的支撐。在媒體的放大效應下,一舉一動都成焦點,一個月下來,該出現的矛盾、困惑與疲態,回過頭,反而侵蝕倒扁的動能。此時此刻,倒扁若要繼續走下去,非重新調整組織與策略不可。

  “圍城”的概念,是對的,只是“圍城”不能僅限於政治層面的思考,爭取社會奧援,尤屬關鍵。倒扁走到一個瓶頸後,最怕的是“過度激情”與“自我同情”。“過度激情”,則會忘了它原先想帶動的“新公民運動”,會讓持觀望態度的民眾感到厭惡或恐懼。“自我同情”呢,則容易悲情化自己的遭遇,把周邊未加入或未積極認同的人,予以道德譴責。這兩種反應,都對倒扁的壯大,沒有幫助。

  雖然,外人實在不必苛責倒扁總部,因為一個鬆散的組織,能發起、帶動這麼波瀾壯闊的新群眾運動,已經十分了不起了。但倒扁若是目標,倒扁若還想喚起台灣社會對民主品質的再認識,那稍稍停下腳步,喘口氣,再出發,絕對不是罪過!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