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台灣已具備製造核武硬件條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9 15:48:35  


  自從朝鮮宣佈成功進行核試爆之後,有國際輿論分析此舉可能刺激台灣重啟核計劃。對此,台當局“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再次向外界公開表示:“台灣不會發展核導彈,我們在軍事的最佳選擇是增加導彈防禦能力。”但是,由於幾十年來台灣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核武器研製和生產能力,在當前國際形勢再次發生微妙變化的情況下,台灣的核能力仍然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國際權威軍事評論家表示,台灣目前已經具備製造核武器的硬件技術條件,只要突破政治障礙,一兩年內其就可以製造出武器級的核原料。1965年7月,蔣介石親自點將,委派“國防部次長”唐君鉑負責籌建“中山科學研究院”和核能研究所,並出任籌備主任,撥專款1.4億美元,正式啟動其核計劃。一開始台當局以發展民用核技術為由,到以色列、美國等地四處活動,以科研交流的方式獲取了初步的核技術。而1968年7月1日,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又正式成立,其第一研究所就堂而皇之地命名為核能研究所,當時的“中研院”集中了島內大部分科技精英,擁有從博士到學士的各類科研人員6300人,技術人員8500人。1969年7月,在加拿大核能公司的幫助下,台灣核能研究所興建了“台灣研究反應器”。

  同時,還修建了一家用於加工天然鈾的工廠、一家後處理工廠和一個鈽化學試驗室。1971年2月,核能研究所自行設計製造的“微功率反應器”首次達到臨界狀態。兩年之後,功率為4萬千瓦的重水反應器也達到臨界狀態。同時,台灣還秘密從南非等國走私購入了反應堆技術和大約100噸鈾。不過,在美國強力干涉下,台當局只得暫時擱置核計劃。1975年9月17日,即蔣介石病故6個月之後,蔣經國在媒體採訪時公開宣稱:“台灣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台灣反攻大陸不需要美國軍隊參加,只求提供道義和物質的支持。”此舉引起了美國震動,在其再次施壓之下,台灣核計劃全面轉入秘密進行。 

  在以後的20世紀末,台當局先後建成了三座核電站,每年可以製造160多噸的核燃料。另外,在台灣東北部山區還發現了幾處富鈾礦,這都標誌台灣已經初步具備核燃料自製自給的能力。專家表示,根據當時台灣積累的核原料和技術,一到兩年內便可生產原子彈。 

  但是,1988年1月9日,台灣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帶著台灣核武器計劃密文件,並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逃到美國,將其掌握的台灣研製核武器的內幕和盤托出,並稱台當局準備在射程為1000公里的“天弓”導彈上安裝核彈頭。美國政府隨即向台灣施壓,並派代表團到台灣拆除價值18.5億美元的重水反應堆。台灣當局不得不承諾:今後不再發展核武器。雖然目前美國仍然通過其秘密管道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台灣的核能力進行雙重約束,但種種跡象表明,台當局仍在秘密發展核計劃。尤其是陳水扁上台後,台軍甚至在其作戰條令中加入了使用核武器的有關條例。 

  對於這一危險的發展趨勢,國際各方人士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擔憂,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米德偉認為,台灣早已擁有很多基本技術,如果台灣真的決定發展核武器,所需時間可能不會太久。有軍事專家認為,如果台當局突破“必須得到美國默認”這一心理障礙,就有能力發展核武。 

  有島內媒體認為,幾十年來,台當局一直企圖發展核武器,儘管屢遭重挫,但其野心並沒有完全消失。按照《國際原子能協定》的規定,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建有核電站、能研製核反應堆,就可以確定其擁有核能力,包括發展核武器的能力。如果國際形勢繼續發生不利變化,“台當局的核計劃有可能從幕後走向台前”。(來源:環球時報 特約記者:李潤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