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蘇貞昌爲何對大閘蟹震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0 00:43:59  


  中評社香港10月20電/中央日報網路版發表題爲“這樣的‘政府’難道不是草菅人命嗎?”的社評說,由於大閘蟹被檢驗出含有致癌風險的抗生素物質,“衛生署”日前緊急宣佈,即日起禁止旅客攜帶大閘蟹入境;進口的大閘蟹則須檢驗報告,證明符合台灣食品衛生標準。看來似乎明快果斷,其實“衛生署”去年就發現進口大閘蟹有禁藥殘留隱憂,卻始終並未提醒消費者,而且日前公佈的問題蟹早已銷售一空,估計至少有一萬六千隻進了饕客肚裡,如果真的造成問題,“政府”無疑要負最大的連帶責任。

  社評指出,大閘蟹生鮮味美,一向是老饕的最愛。據估計,台灣每年自中國大陸進口八百到一千公噸,日前被檢驗出來含有殘留禁藥的七批活蟹總重量為三千兩百七十六公斤,佔比例似乎微乎其微。然而,據了解,去年大陸進口的活蟹共八百六十批,抽檢二十九批後,檢出六批殘留禁藥,不合格率達二成,而今年截至十月中旬,進口五百一十四批,抽驗五十九批,發現七批殘留禁藥,不合格率降為十二%。

  由於目前活的水產品係採先驗後放,標準檢驗程序係檢驗出殘留不合格藥物,才會通知“衛生署”,針對進口商逐批抽驗,同時通知各縣市衛生局追查,展開回收作業,整個過程下來,有問題的產品早就吃掉。以大閘蟹每隻五兩重換算,這次七批大有約一萬六千隻問題蟹進了老饕的肚裡,再以不合格率回推,每年至少有一百公噸至二百公噸之間的大閘蟹,也就是五十萬隻到一百萬隻含有殘留禁藥的問題蟹,被不知情的民眾吃掉,其影響之大可以想見。

  社評認爲,就事論事,所謂硝基呋喃,其實是一種動物用抗菌劑,過去即被廣泛運用於水產和畜禽養殖的飼料或添加在養殖水中,經動物實驗確實有致癌可能,但在人體方面是否致癌迄未證實,況且以這次被檢測出一點一至四點七PPB (十億分之一),其實相當微量,根據毒物專家的說法,即使每天吃十隻,連續吃三百年才會達到致癌濃度,基本上對人體應不致會有影響。儘管如此,硝基呋喃既被認為有致癌可能,而且台灣自去年六月一日也公告全面禁用,當然應該要嚴格取締。

  問題是,按照日前的檢驗方式,即使驗出問題,東西已經吃掉,檢驗有何意義?更何況今年被檢驗出有問題的最早一批,進口時間早在九月六日,最近一批則在九月二十三日,換言之,短則三周半,長則一個半月,才發現問題,如此效率,豈能以人手不足推諉?何況食品衛生事關人民生命安全,去年即已檢出不合格多達二成,為何不向消費者通報?讓大家有所警惕?這樣做難道不是草菅人命嗎?

  社評說,更可議的是,“標準局”與“衛生局”互踢皮球,已經令人憤怒,“行政院長”蘇貞昌居然還在事發之後“震怒”,不僅痛責相關單位未能嚴格把關,還痛批對岸是“對台灣最有敵意、最沒管制及最多黑心食品的國家”,把單純的食品衛生管理不當,檢驗制度曠日廢時,變成高度政治化的議題。問題是,蘇貞昌當“院長”已近一年半,諸多問題造成也非一日,何以他始終沒有要求檢討?非要到出了紕漏才震怒?並且把責任推到中國大陸!說穿了,這只不過是民進黨政客一貫爭功諉過的作風,實在也不足為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