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竹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前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5 11:40:59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即將出版的11月號《中國評論》撰文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和最基本前提是制度體系的建設,是為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制度支持。

  文章認爲,中國發展模式無法抄襲別人,只能自己創造。中國的特殊性和需要不斷創新的背景和意義在於:我們有著世界上綿延五千多年、從來沒有被外來文化入侵中斷的“源生態文化”;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國是一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並處於整個社會轉型期的龐大國家,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和完成社會轉型,沒有現成的模式和學習物件,必須自己創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和最基本前提是制度體系的建設,是為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制度支持。這種基本的制度支持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民主參與體制建設;二是社會公正體制建設;三是政府自身體制建設。

  社會公正體系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本質要求。一個沒有誠信的社會,就不可能是一個和諧社會。在社會公正體系的建設中,重點是建設法治政府和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體系。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深厚的“親和政府”傳統的國家,政府就是一種道德象徵,政府機構和人員的活動是高尚道德的代表,“君子之德風”,“君視民如草芥,則民視君如寇仇”。社會風氣的好壞,說到底是由政府機構和官員的活動所左右。

  文章指出,政府自身制度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一個廉潔、廉價和高效的政府是老百姓心情舒暢、社會和諧的關鍵。

  為了改變目前政府成本過高的狀況,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應該把“轉變政府職能”這一較為模糊的、過渡時期的提法,改為“完善政府職能”。

  政府自身建設的一個重點是降低政府運行成本,成本過高、公共財政不透明等仍然是我們改革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公共機構的公車消費、公款吃喝、公費出國等,仍然是政府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是老百姓詬病和消釋政府威信的重要誘因、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障礙。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從政府自身改革抓起,建立適應和諧社會要求的政府管理體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