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持彩練當空舞?且看不斷色變的台灣政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8 10:11:42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名家專評”欄目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降,台灣政治發展始終呈現二元切割的基本特徵,也就是兩股政治勢力分野。除了很短暫的政黨林立並泡沫化階段之外,此後大體上還是二元對立狀態:非統即獨、非藍即綠。 
  
  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這種二元切割狀態愈演愈烈,到2004年“總統”選舉期間,更是藍綠兩個陣營涇渭分明,所謂的“中間路線”只停留在理論層面。 
  
  二元對立狀態的重新解構,一般出現在重大政治變動及選舉期間。由於政治權力的分配牽涉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產生諸多利益重構和組合,所以很難出現人們預期中的妥協。
  
  在重要選舉過程中的“棄保效應”,一方面取決於政黨動員的功能,另一方面取決於選民參政意識的自覺和成熟。儘管“棄保效應”對“鹿死誰手,花落誰家”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但當選舉塵埃落定,新一輪權力分配告一段落之後,“棄保效應”便隨即消失。同時,隱性選民依然有自己的政治偏愛和傾向。 
  
  因此,在現時台灣的政治情境下,二元切割、涇渭分明的型態很難徹底改變。而剛剛結束、持續一個多月的反貪腐倒扁運動,則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紅衫軍風雨無阻的堅持、自動集結的“圍城之戰”、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天下圍攻”,展現的是一波接一波的滾滾紅潮。這股與藍綠都不太相同的力量,在未來政壇上能否攪起一池春水,在藍綠之間注入新的催化劑,從而對政治組合過程產生化學作用?對此,人們多有期許。 

  兩大板塊出現鬆動跡象 
  
  文章指出,紅衫軍並沒有按照人們的主觀期待繼續推波助瀾,其戛然而止自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它在主要政黨以及藍綠陣營內部,也許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藍綠二元切割的格局依然,但藍綠板塊似乎已經出現鬆動。加上北、高市長和議員選舉逐漸臨近,至少在表面上,鬆動的跡象已經呈現。 
  
  例如,宋楚瑜決意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台北市長,親民黨立法院黨團在國民黨黨產問題上對民進黨展示合作姿態;李登輝公開拒絕陳水扁呼籲組成“泛綠聯盟”的建議,甚至斥責陳水扁沒有教養;這次台北市長選舉,代表台聯黨的周玉寇把矛頭指向民進党的謝長廷,而不是國民黨的郝龍斌,如此等等。 
  
  由於國、親、民、台聯均有人出馬競逐,二元切割的對立態勢是否會因此發酵,選情是否會更加複雜?經歷過紅潮洗禮之後的台灣選民,究竟會作出何種選擇?這些當然都值得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其實,台灣的政治色彩已從單純的藍綠對決,增加了桔的渲染、褐黃的注入以及“台灣紅”的普及。這種斑駁色彩,是台灣民主化進步的表徵。 
  
  文章指出,習慣以統獨、藍綠劃分台灣政治的觀察家們,必須注意到一個特點,那就是台灣政治的利益分合,時刻處於變化狀態中。如果還是採用二元切割的思維來分析和判定,那可能就容易作出誤判。 
  
  但願台灣政局近年來的諸多新變化、新特點,有助於人們從眼花繚亂的現象中,看到更深刻的本質內容。  


    相關專題: 臺北、高雄市長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