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商界鉅子霍英東傳奇一生 愛國愛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9 07:56:17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年已78歲的霍英東高興得像孩子一樣。
2004年9月6日,霍英東在香港特區政府舉行的歡迎酒會上與奧運冠軍劉翔親切握手。當日,內地奧運金牌代表團訪港。
  中評社廣州10月29日電/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28日晚因病逝世,享年83歲。

  廣州日報發表文章,概述了霍英東傳奇一生。霍英東,1923年5月生。原名官泰,祖籍廣東番禺,生於香港。7歲喪父。12歲進香港皇仁英文書院,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輟學。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1942年協助其母經營有如雜貨店。1945年轉營駁運業務。1954年創辦立信置業有限公司,經營房地產。1955年後,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有榮有限公司等,經營地產、建築、航運、旅館、博彩、酒樓、百貨、石油等業務。1961年與葉漢、葉得利、何鴻燊等競得澳門博彩專利權,創辦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為最大股東。1965年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1979年被聘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1981年後,歷任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有榮有限公司、太平島造船廠有限公司、立信置業有限公司、東方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信德船務有限公司主席,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貨船業總商會首席名譽會長,孫中山基金會名譽會長,國際足球協會執委,國際足聯理事,亞洲足球聯合會副會長,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會長,亞洲象棋聯合會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等職。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1994年8月任亞洲足球聯合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同年10月任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1995年12月被推選為第六屆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副理事長。

  1985年任香港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92年3月被聘為第一批港事顧問。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6年11月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港澳)。

  1994年被美國春田大學授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被香港大學授予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獲國際奧會奧林匹克銀質勳章。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區政府大紫荊勳章。 

  與淋巴腺癌抗爭20載

  霍英東昨晚在北京病逝,終年83歲。霍英東的好友何銘思昨晚深夜證實,霍老的家人已將霍老去世的消息轉告他,以他所知,霍老大部分親人現時都身在北京,送霍老最後一程。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表示收到霍老在昨晚9時左右去世的消息。

  自霍英東今年年初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已有傳霍老患病的消息,身體情況相當反復。至今年年中,霍英東再次傳出患上急病,有關部門曾於6月派出專機將霍接到北京進行診治,其間更傳出霍一度病重,處於彌留狀態,需要依靠儀器維持生命。

  政協常委陳永棋昨晚說,霍老去世對香港、對中國都是一個損失,當年在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受到歐美國家封鎖,他冒險送物資支持國家,貢獻良多,之後在內地投資酒店、高爾夫球場等,都是走在前端,對香港回歸也有很大貢獻。

  霍英東與癌魔搏鬥達20多年,最終仍敵不過癌魔。不過,在這過程中,他一直積極面對,未有言敗。

  霍英東的父親霍耀容,於1930年因患淋巴腺癌猝逝。半個世紀後,同樣的疾病又再度來到他的家門。1983年,霍英東與好友澳門富商何賢分別發現有癌病,北京政府建議他與何賢到北京醫治,但何賢未有接受,按原定計劃到美國,可惜治療無效,不久便去世。霍英東在香港接受切除腫瘤手術,由陳鴻章、何鴻超等名醫動刀,香港前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當年亦有份參與手術。及後霍英東再到北京接受化療,終於成功活下來。他為了報救命之恩,慷慨捐助內地的醫學研究基金和醫院設備。

  事隔20年,霍英東的癌病在2003年底復發,多次赴北京診治,康復期間偶爾打網球鍛煉體格。不過,83歲的他,終於還是敵不過癌魔催命。

  修建洛橋打通交通投入钜資開發南沙

  據瞭解,霍英東的南沙系列投資專案應該是目前為止港商在珠三角最大的投資專案,正因霍英東對南沙不計成本地執著投入,現在的南沙已經成為粵港澳地區最具活力的地區。

  早在南沙還是一片荒灘時,霍英東就在南沙進行戰略性投資,並四處“推銷”他的宏偉構想——將面積為澳門3倍的南沙建成現代化海濱新城。漫長的開發南沙史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89~2000年,此間霍英東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搞交通,修橋、築路、建輪渡,包括洛溪大橋、沙灣大橋、港前大道、進港大道,都是他親手策劃與政府合資建的,使廣州進來南沙不用過渡。另一件事是綠化、美化南沙的環境,他先後修建了蒲洲國際花園、天后宮、高爾夫球場、蒲洲海堤。第三件是修建大量的開發建築。從1992年開始,霍英東在占地54平方公里的南沙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內一共購買了22平方公里土地,集中在東南部濱海地區。為了開展建設,他成立了16個公司來進行運作,總投資達24億元左右。

  從2000~2005年是霍英東投資南沙的第二階段,第二期工程一共包括7個專案。新城裏的每一個項目,都浸潤了霍老的心血。

  其中,南沙資訊科技園區位於南沙新城南部,背山面海,分三期總投資30億港元。建築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南沙新客運港是二級國際客運港,建成後從香港到南沙的船程只需70分鐘;客運港出口連接通往廣州的輕軌鐵路,到廣州只需半個小時。而蒲洲大酒店則是廣東第一座圍海造地建造的酒店,也是廣東第一家外商獨資的五星級酒店。

  至於第三階段,則是從2005年起至今,霍英東心目中的現代化海濱新城是最終要建成為一個不要有任何污染的環境清靜、產品體現高科技的地方。 

  首家合資五星酒店  白天鵝成全國樣板

  2003年2月9日,霍英東先生表示,將以新的形式與廣東省政府繼續合作經營白天鵝賓館,雙方已經就此達成了一致的意向。

  據介紹,白天鵝賓館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1982年10月,廣東省與香港維昌發展有限公司代表霍英東等簽訂《合作經營白天鵝賓館協議書》,總投資4900多萬美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約合9000多萬元人民幣,專案選擇了中外合作的方式,經營期約定15年。1997年,雙方又協定延長協議5年,合作期延長至2003年。

  白天鵝賓館2003年舉行了20周年慶典,霍英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20年的合作期限已滿,現在要按章辦事,鑒於產權已經屬於廣東省政府,所以我們將成立一個酒店管理公司,以新的形式繼續合作經營。“20年來,白天鵝賓館的經營發展十分成功,我也傾注了許多心血,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的白天鵝已經不僅僅是一座賓館,更是一個響噹噹的民族品牌。”霍英東說。

  當時,白天鵝賓館趕著在1982年試業,就是為滿足當年秋交會的需求。當年國家旅遊局邀請霍英東先生在全國任選一個城市建設一個現代化酒店,霍英東最後選中了廣州。按照“三自”方針,霍英東先生從美國請來酒店管理專家幫助興建白天鵝賓館。

  白天鵝賓館從起步到逐步發展壯大,都與廣交會密不可分。如今,白天鵝賓館的住客中有七八成是歐美客商,很多都是酒店剛建成時來參加交易會時入住的“回頭客”。正是憑藉廣交會期間積累的豐富的經驗,白天鵝賓館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要由最初的現代化旅遊飯店的定位向高端商務酒店轉型。

  霍英東用“一二三四五”概括了白天鵝賓館的特色:一馬當先——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落成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二十年——從1983年2月6日開業到如今走過整整20年的光輝歷程;三自——它是中國第一家“自行設計、自行建設、自行管理”的現代大型中外合作酒店;四門大開——中國第一家敞開大門允許老百姓參觀遊覽的高級酒店;五十佳——兩度蟬聯“全國五十佳星級酒店”榜首。

  自開業至2002年12月31日,白天鵝賓館共實現營業收入53億元人民幣,上繳各項稅金5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5億元人民幣。20年間,累計有789萬人次的中外賓客光臨了白天鵝賓館。 

  22年慨然為廣州7家醫院添磚加瓦

  從1984年到2006年,霍英東的視角沒有離開過廣州的醫療衛生事業,22年間他為廣州留下的何止7家醫院的數座樓房,他給廣州人留下的是一位大慈善家跳動一生的心。被病魔折磨的人們,心頭難以磨滅看到每一幢寫著“英東”大字建築的暖意。
  省醫心臟中心凝聚他的心血

  霍英東最早在廣州捐建的醫療單位是廣東省江南醫院,他為這家醫院捐贈了港幣150萬元。

  1989年,霍英東為廣東省人民醫院捐建霍英東心臟中心。那一年,廣東省人民醫院從霍英東手中拿到4000多萬元。說起這位老人,院長林曙光的記憶十分清晰。“最近一次見到老人是在2005年的全國兩會上,當時他精神很好。雖然最近也聽說英東先生身體狀態有些欠佳,但真的沒想到不幸的消息會來得這麼快。”

  林曙光告訴記者,為了英東樓的建設,霍先生先後投資了近6000萬元,用於心臟中心的建設、購買設備、裝修,2001年還追加了2000萬元重新裝修了中心,這是他給省醫的最近一筆捐款。 

  位於廣醫一院8摟的“英東廣州危重症監護醫學中心”的前身是廣醫一院呼研所重症監護室(ICU),最早由鐘南山、肖正倫等幾位廣州呼吸界翹楚“白手起家”,同時也是當時中國最早建立的重症監護病房。據鐘南山院士回憶,ICU最簡陋的時候只有2張病床,沒有呼吸機,搶救第一位呼吸衰竭病人的時候,鐘院士和兩位同事每人得輪流8小時用人手為病人捏“皮球”泵氣。

  在簡陋的條件下,廣醫一院ICU卻成功搶救過不少病人,當中包括港澳同胞及有影響力的人士。他們精湛的醫術和卓越貢獻引起了霍英東先生的注意。2002年7月,在霍英東先生的支持下,由霍英東基金資助,原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改建成“英東廣州危重症監護醫學中心”。據介紹,整個中心投資達1700萬元,其中由霍英東基金會捐資1000萬港元。改建後的監護中心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重症監護中心之一。

  2002年12月22日,廣醫一院“英東廣州重症監護醫學中心”收治了從廣東河源轉來的“非典”患者。那一天,剛好是“英東廣州危重症監護中心”投入使用的第三天。

  鐘南山院士在抗非期間曾發出過“將最危重的病人往我們這裏送!”的有力呼號,而他在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正是廣醫一院呼研所在搶救呼吸系統危重病人方面的過人實力以及“英東廣州危重症監護醫學中心”精良的硬體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底氣更足。

  香港回歸前夕霍英東在南沙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說,香港廣州同聲同氣,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們的採訪是從見到霍英東先生開始的。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番禺南沙東發碼頭的一間辦公室裏與我們侃侃而談。透過窗戶,可以看見那道雄奇瑰麗的飛虹——虎門大橋。

  霍先生的話很凝重,他用手指著窗外,一字一頓地說:“虎門、上下橫檔島、炮臺、金鎖銅關……”

  虎門,記錄了昔日中國的抗爭、中國的恥辱,也鐫刻著今天中國的飛揚、中國的驕傲。眼下,南沙這塊滿載著霍先生晚年的期待與夢想的熱土上所發生的一切變化,足可以請虎門作證:生產世界頂級雙體水翼船的船廠、2.5萬噸級的深水碼頭、10條車道的寬闊馬路、年客運量達500多萬輛車次的虎門輪渡、國際花園、國際商貿城、水鄉一條街、科學館……霍先生在盡情揮灑。

  他的助手告訴記者,霍先生為南沙的建設真是傾心盡力,每個星期都要從香港過來開會,處事一絲不苟,拍板乾脆俐落。

  望著霍先生那飽經滄桑的臉,體味著他那顆摯誠執著的愛國心,我們不由得被深深感動了。霍英東的名字,是應該載入中國改革開放史冊的。1979年春,他率先投資內地,在廣州興建了一座高級賓館——白天鵝賓館。18年來,多少廣州人在賓館內那刻著“故鄉水”的瀑布下留影,如今,要算清楚全國有多少以“英東”來命名的建築物和機構,以及投資項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的採訪自然離不開香港回歸的話題,霍先生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九七”之後,香港與廣州的聯繫肯定會更加密切,而且會日益按國際慣例辦事。他說:“廣州與香港自古以來同聲同氣,是最吸引香港人的地方。”

  霍先生的話,正是眾多香港商人的共識。我市的140位榮譽市民中,有相當大部分是香港商人,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在廣州的土地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然後又向內地擴展……
  
  1997年6月8日

  出身寒門 賣雜貨起家

  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一生充滿傳奇,早年在香港亂世中創出一個王國,晚年躋身中國領導人行列,大力扶助內地建設,在內地和香港備受尊崇。

  霍英東祖籍廣東番禺,1923年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五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一家七口擠住在一艘小船上,雙親給他取名“官泰”,希望他長大後當大官,他上學後改名“英東”。霍英東7歲時,因父親和兩位兄長相繼去世,隨母親和一姐一妹上岸生活。他在皇仁書院念至中學,因日軍進佔香港而輟學,開始從事體力勞動養家。二十歲時開設雜貨店,首次當老闆,兩年後小店結業後,他的生意愈做愈大,涉獵範圍越來越廣闊。1953年,霍英東開始踏足地產業,憑他的創新經營手法,成為
地產界龍頭。上世紀六十年代又投資澳門博彩業。後毅然退出地產業,轉而投資內地,並大力捐助國家建設。

  千萬港元重獎奧運健兒

  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獲得金牌的中國體育健兒訪港。霍英東給來訪的金牌選手總計大約2800萬港元的重獎。

  霍英東原先曾承諾給每位金牌選手的一枚一公斤重的純金金牌,將按照倫敦金價折換成現金,來獎給選手。

  當時,“霍英東體育基金”其實已經設計好了金牌的版面,但是考慮到金牌上的圖案有可能會和中國奧會的奧運商標專利產生衝突,而且時間也過於緊張,最終決定用現金來替代原先的金牌。

  從1992年的第25屆奧運會之後,“霍英東體育基金”就開始撥款獎勵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的內地奧運選手和中國香港選手。奪得金牌的選手獲得一枚重一公斤的純金金牌及8萬美元獎金;亞軍獲得半公斤重的金牌和4萬美元獎金,季軍獲得0.25公斤重的金牌和2萬美元獎金。

  最後一筆捐款贈中醫藥

  霍英東對廣州醫療事業的捐資,一直延續到今年年初。在這一年,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略部署,當霍英東先生瞭解到這一情況以及聽取了廣東省中醫院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的計畫、實施措施和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報告後,特別是獲悉鄧鐵濤教授專門拿出個人積蓄設立了“鄧鐵濤人才培養獎勵基金”,專門用於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時,當即捐資500萬港元放入“鄧鐵濤中醫藥人才培養基金”中。

  他表示,這是由於自己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以及自身對中醫藥療效的高度認同。

  廣東省中醫院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霍英東先生第二次捐資廣東省中醫院。2003年“非典”期間,他就曾捐資該院800萬元用於抗擊“非典”。

  霍英東為廣州醫療事業捐款一覽

  1984年,捐款港幣150萬元興建廣東省江南醫院(前身為廣東省癱瘓康復醫院)

  1989年,捐建廣東省人民醫院霍英東心臟中心 

  2002年,捐款1000萬港元助廣醫一院興建“英東廣州重症監護醫學中心”

  2003年,捐款2000萬港元用於廣東防治非典型肺炎 

  2003年,捐資興建南沙仁德醫院

  2006年,捐資500萬港元給廣東省中醫院,並放入該院的鄧鐵濤中醫藥人才培養基金中,專門用於中醫藥人才培養曾捐資興建番禺人民醫院“念慈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