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握手:積極地合作 長久的競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3 11:39:34  


中印握手:積極地合作 長久的競爭?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1月22日載文《中印握手:暫時的合作長久的競爭》,摘要如下:

  在參加完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訪問新德里,展開10年來首次對印度的元首外交,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

  胡錦濤與印度總理辛格會談之後,雙方確認了去年溫家寶訪問印度時建立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也願意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初邊界戰爭以來懸而未決的領土糾紛加速進行談判,儘快達成協議。而在經濟合作層面,則同意在2010年之前,把雙邊貿易增加至400億美元,在民用核能方面也加以合作。

  但是,外界最為關心的所謂中印自由貿易區,因為印度方面擔心中國製造業扼殺印度工業的發展,卻沒有任何的進展。

  其實,雖然胡錦濤的訪問把中印關係的熱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兩國之間的戒心依然無法根本消除。

  首先,兩國在國際競爭格局中的矛盾無法消除。由於中印人口眾多,市場規模龐大,因此在吸引外資上的相互排斥性難以避免,對西方國家來說,根本沒有能量把這兩個市場統統吃下,只能兩者擇一。因此,中印之間的關係,不像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係,雖然中國吸引外資帶來的黑洞效應對東南亞有一定影響,但東南亞也可以分享中國市場發展的一杯羹。

  其次,由於中印在東亞和南亞的大國地位,再加上彼此互為鄰居,互為競爭關係,自然成為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勢力拉一派打一派的爭取對象。以目前的形勢來說,美英和日本因為對中國快速崛起的重大擔憂,正在竭力拉攏新德里成為箝制北京的重要力量。還有俄羅斯,借著同印度的傳統關係,也在武器出口上支持印度。

  再次,中印之間雖然隨著西藏鐵路的開通,在今年七月重新恢復中斷了40年的邊境貿易,但雙方有著難以解決的邊界糾紛。即使在胡錦濤出訪之前,由於中國駐印度大使提及領土問題,竟然遭致印度要求北京召回的重大抗議。這些都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根本的改變,這也證明,中印之間,合作是短暫的,矛盾是長期的。

  但是,即使雙方矛盾對立面眾多,但卻需要友好握手。理由也很簡單,雙方都在迅速崛起當中,需要和平的睦鄰環境來持續這種發展的勢頭,印度同巴基斯坦都要和談,何況中國。此外,雙方在經濟崛起的過程中,也都希望借鑒對方的經驗,同時在保護自己市場的同時,獲得對方市場發展的好處,從九十年雙邊貿易只有2.5億美金到今天的200億美金,互利互惠的基礎也是明顯的。還有,北京需要與南亞次大陸和好,打破美國圍堵中國的地域戰略的包圍圈,而新德里以與北京握手的政治籌碼,可以向美國和西方要求更多的東西。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亞洲四國、出席APEC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