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險惡四顧茫然 馬團隊想過不如歸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3 16:51:06  


一個小小的九職等文官,已經讓“躺著選”的馬英九,成了永遠的過去式。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馬英九深陷“特別費”風暴後,最近的馬團隊和國民黨內,已有著濃厚的危機和茫然感,一直樂觀地以為到手的江山,一夕間,變得虛無漂渺了!

  因馬英九深陷特別費風暴,不僅成了陳水扁脫困的“救贖通道”,還首度痛徹心扉地瞭解到台灣政治的險惡。再加上四顧茫然,但見敵人,灰心感自然蔓延。不論未來變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本來可以“躺著選”的馬英九,已成了永遠的過去式。

  台灣最新一期《新新聞》報道,如果沒有了馬英九,二○○八年,泛藍陣營還拿得回政權嗎? 

  二○○○年失去政權以後,國民黨和泛藍陣營,沒有如此沉重過。他們,過去一直不願去面對最簡單的道理:勝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陳水扁絕不可能自動下台、政黨更不可能自動輪替。 

  從二○○○年到二○○四年,泛藍祇想靠“連宋再合”拿回江山;後來又以家有“千里馬”的心態,認為靠著馬英九的“光環”,“站在扁對邊,就是站對邊”,二○○八年班師回朝,指日可待。此情恐怕祇能追憶了! 

  據十分接近台北市長馬英九的人士透露,“特別費”風暴讓馬英九和馬團隊的衝擊,不僅帶來了“危機感”,更產生了“無力感”。因為,二○○八年大選,馬英九一度主觀上傾向“排除參選可能性”。還有曾幫馬英九打過選戰的商業界知名人士,感嘆地說:“不如移民算了”。 

  據指出,馬英九團隊認為,不論最後的司法裁定如何,馬英九的未來都注定將是荊棘遍地,要在污泥中翻滾了。 

  致命傷!品牌嚴重折損,清白更勝權勢 

  首先,這一波風暴對馬英九的致命處,不祇是各界批評的“危機處理能力太差”問題,他們覺得最大的傷害是,“當馬英九竟然被污名化、被拉到和陳水扁站在『同一平台』後,馬英九的『品牌』受到了難以回復之嚴重折損。” 

  和馬英九頗熟稔的人士指出,馬英九能夠所向無敵,就是靠“品牌”行銷。在“馬英九”亮麗招牌下,他的治事之能或許不是太傑出、他的領導能力也許不是很卓越、他的管理能力常常有疏漏…這些都可以被選民“寬容”,但“特別費”風暴重傷了馬英九“品牌”,形象已不足為恃,馬英九的“實質”,如願景、領導力、魄力、管理…都會一一被要求、被檢驗。而這些,對目前的馬英九,都不見得是強項。 

  從現實面上來看,據多位和馬英九相交多年的老友們透露,要是被檢察官“起訴”,或是認定“違法”,就他們的瞭解,馬英九的態度“很明確”,絕不會僅是“遵守黨章”接受被國民黨“停權”而已。不需要陳水扁拉王金平“組閣”來“裂解”國民黨,也不需要什麼工商界“扶連滅馬A、B計畫”,馬英九自己就可能會“棄選”二○○八年大選。 

  據這些人士指出,以他們長期和馬英九交往,深知馬對個人聲譽看得比性命還重的個性,加上爆發“假發票案”後,幾次和馬英九交談下,他們確定祇要司法認定“有問題”:“馬英九會退出政壇”。對馬英九而言,爭取個人的“清白”,將比擁有權勢與天下更重要。 

  很挫敗!馬團隊陷泥沼,扁卻暫時過關 

  驕傲的鳳凰,為什麼突然像是落敗的公雞,一片低迷呢?因這場“特別費”風暴,讓馬英九和他的團隊“跌落凡塵”,首度痛徹心扉地瞭解到台灣政治的險惡。 

  就法論法,馬陣營基本上認為應該還可以在司法上爭是非。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段日子的發展,馬英九竟成了陳水扁脫困的“救贖通道”。更嘔的是,整個過程,“內控能力差”的危機全面暴露,讓他們“一籌莫展”,祇能“等著挨打”。 

  更讓馬英九陣營錯愕的是,雖然,太多的媒體都報導了“國務機要費”和“特別費”本質上有太多的不同,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親信更有台開案、SOGO案、高捷案、二次金改等太多的弊端;但讓馬陣營不解的是,社會竟是“就算是模範生真的犯個小錯,而且是無心的,卻被當成江洋大盜”、“慣犯卻像是平常事,可以再給他機會!” 

  措手不及中,綠營一天開九場記者會的規格,馬陣營不是不知道,這是媒體政治慣用的“扭轉”(spin)手法,刻意操作媒體議題。但是,扁、馬明明不同,陳水扁已在倒台邊緣,特別是在高志明、李遠哲、陳師孟,乃至林濁水和李文忠的接連“發難”後,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三罷”,就算還是過不了門檻,還是可能會有一些綠軍人物繼續發難;拉倒陳水扁的門檻,可望更進一步。 

  沒想到,一個余文讓綠軍的風雨全歇了,陳水扁又暫時過了關。一整個禮拜,祇見馬英九焦頭爛額,陳水扁笑口常開。 

  而國民黨的同黨“同志”,個個隔岸觀火,還發起“連爺爺請回來啦”的呼聲。四顧茫然,但見敵人,找不到同志,心灰意冷的情緒當然蔓延。 

  突驚醒!人性蕩然無存,僅存惡質政治 

  蔓延的灰心感,讓馬英九和他的團隊,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台灣政治“惡質”化的地步。他們當然理解,不分古今,不論國度,所有政治鬥場必然都是一灘又一灘的泥濘;但是再怎麼鬥得你死我活,基本上,馬英九方面總願意相信,對於恩怨是非,特別是大關大節處,還是會分得清清楚楚,有著“最起碼的人性”。 

  這種素養,在過去台灣都還找得到。馬英九陣營舉例,眾所皆知,郝柏村和李登輝,兩位深藍與深綠的代表性人物,從“肝膽相照”到“肝膽俱裂”,堂堂“閣揆”硬生生被鬥爭下台,按理說,郝柏村一定對李登輝是恨之入骨,祇要逮到機會就有仇必報,非把對方打到十八層地獄,才會心情舒暢。 

  但是,尹清楓命案爆發後,當郝柏村被人問到李登輝是否介入相關的軍購弊案時,當時郝伯村的答覆卻是:“憑良心講,我不相信李登輝會介入。”還加上了一句:“李登輝從不干預軍購決策。”斬釘截鐵,毫不語帶保留地為他的“最恨”,澄清不利的謠言。 

  特別費風暴,讓馬英九方面驚覺,這種政治“素養”已消失無蹤了。泛綠幾位“三線以後的民代”七嘴八舌的胡扯蠻纏,本質是一幕幕的惡鬥鬧劇,卻能夠天天搶占新聞版面。綠軍的“天王”們保持緘默,藍軍則是冷嘲熱諷,讓他們更加體會出台灣的民主政治,是如何的不成熟。 

  無力感!手邊資訊模糊,民主仍不成熟 

  他們終於深刻體會出,這種不成熟民主,才是台灣政治生理結構的一部分。除非改變生理結構,否則在馬英九這一次陷入困局後,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於無數次的風暴與紛擾。仍將在不斷的非理性困局中掙扎,這種“無力感”,讓馬陣營許多人意興闌珊。 

  這個生理結構就是“藍/綠對決”,DNA則是濫用與迷信“扭轉”的魔術效果。這是因為從一九九四年以來,台灣的政治陷入了“藍/綠對決”,互為敵對的兩陣營,永遠處在緊張的攻防關係,任何一方祇要逮到了對方的小辮子,一定會卯盡全力打到底,絕對不可能手軟。即使祇有一分證據,也要講十分的話,小文章硬要做成大文章;甚至連蛛絲馬跡,也可以編造出一整個森林傳奇。但再怎麼荒誕,在台灣這個社會總能奏效,也能讓一切的“不合理”堂而皇之地大張旗鼓。 

  有沒有“犯法”都注定要被打,更何況,特別費風暴中,馬陣營並非篤定馬英九真如他所表示的“無辜”,馬英九陣營心中頗為忐忑不安,因為馬英九確實“有可能”陷入法網。就“犯意”和“動機”而論,馬市府核心都認為馬英九沒有“貪瀆”的任何可能性。但檢察官會怎麼論斷,會採怎樣的心證?連馬英九本人也沒有把握。 

  針對台北市府官員余文所引發的“假發票案”,雖然台北市政府緊急找出了三千多張的“真發票”,但這些“真發票”中,會不會有那麼“一、兩張會出問題”?因為,馬英九的秘書和隨扈,會不會亂拿一些發票“報公帳”?都在未定之天。這些發票“正本”已交給侯寬仁檢察官,台北市府手上祇有“影印本”,影印的發票字跡很模糊,很多資訊並不明確,馬英九方面更無從確定。 

  被痛打!O八最佳人選,阻斷他人政途 

  更大的隱憂是直接匯入帳戶的那一筆特別費。說到這部分,不論是馬英九方面,還是許多藍、綠陣營中擔任過政務官的人士們,都有著啼笑皆非的荒謬感。這本是“官場舊習”,這部分的錢,可撥入帳戶、可直接提領現金、也可用支票領取。多少年以來,都是這樣在處理,不僅僅是現在的六千五百多名首長這樣幹,數十年以來,成千上萬的官員也都這樣幹。古往今來,祇有王建瑄和“司法院秘書長”范光群等寥寥可數的人沒去領。 

  馬英九的“問題”卻是,打從他踏入公門,就是看別的首長都是如此慣例。別人是“悶聲大發財”,銀子入袋從不申報。馬英九誤以為自己“陽光”,“結果,依法申報的人,卻變成違法的線索。”馬英九壞就壞在,他在“監察院”的財產申報成了“線索”,祇要檢察官的“心證”認定馬英九的特別費有問題,一生以守法自許的馬英九,極可能深陷法網之中。 

  以台灣當前政治氛圍,馬英九能不被綠軍痛打嗎?現在司法尚未裁定已被打至此;將來,司法裁定後,不論有沒有問題,依然會被痛打。加上黨內“先進們”虎視耽耽,“不如歸去”的念頭,一度在馬陣營方面被討論到。 

  不如歸去的想法,除了灰心外,據瞭解,也帶有“戰略轉進”的思考:馬英九為什麼會被痛打?因為他是二○○八年最有勝算的人選!黨內同志為什麼壁上觀?因為馬英九不會和他們分享“利益”!為什麼不斷有“先進”要“滅馬”?因為馬英九的存在,“阻斷”了這些人的政治生命。 

  那就全拋開吧!祇要馬英九棄選二○○八年,就不會是綠軍的“頭號敵人”;祇要馬英九不再“擋路”,黨內“先進同志”就不會視他如眼中釘;沒有了馬英九,國民黨勢必要找出新人選迎戰二○○八。誰呢?國民黨將不再是“氣勢如虹”,泛綠陣營的“外敵”壓力紓解了,“卡位內鬥”反而可能提前爆發,說不定倒扁反而有望。 

  須迎戰!唯有主動出擊,才能鞏固品牌 

  “不如歸去吧,馬英九!”這樣的討論一度被提出,與其被“凌遲”,不如“痛快”割捨。讓風暴完全暫歇,等待局面變化再說吧! 

  這樣的想法一度被提出,但一些馬英九“兄長輩”好友有異議:“品牌”受損,最糟糕的因應就是“退縮”,反而應該更正面的出擊。 

  該異議認為,馬英九該做的是:更大量的自我宣示絕非“貪錢”之人。雖然捐出一千五百萬元,在司法上未必能被採證;自送“廉能委員會”被調查,社會公信力並不足;但馬英九這些動作可以展現“自信”。以更大的“自信”向社會展示,馬英九並未被擊倒,“心中更無鬼”。 

  馬英九該展現的是堅定意志,藉危機來鞏固品牌;商場上的各大品牌,面對品牌危機,成功的故事,都是靠“出擊”。祇有靠主動出擊,才能鞏固“品牌”,喚回“顧客”的信心;然後,再“強化”商品的“實質”,失去的市場,終有找回的一天。 

  目前,雖然許多幕僚還是有點意興闌珊,但馬英九選擇“出擊”鞏固“品牌”的想法。這樣,他的危機能過嗎?首先,司法這一關,侯寬仁未出手,仍是危機。 

  而且,馬英九的實質內涵,不論是提出願景的能力、領導格局的展現、內部管理的嚴謹,都還有一關接一關的問題,需要去加強。不論未來變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小小的九職等文官,已經讓“躺著選”的馬英九,成了永遠的過去式。 


    相關專題: 小職員假發票報帳 馬英九一身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