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印龍象合璧 亞洲光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4 10:41:53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印合璧 亞洲光明”的社論,指出中國和印度是當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加起來佔世界約40%,又都在亞洲,因此,中印兩國落後,就等於亞洲落後,中印兩國繁榮,亞洲就欣欣向榮。而處在中印之間的東南亞國家,既最能從中得益,也最易陷於“兩大之間難爲小”,這是爲什麽不僅要關心中印兩國的經濟發展,而且要關注中印兩國的雙邊關係。最理想的情况,便是中印不僅在經濟方面都持續蓬勃發展,而且在雙邊關係上和諧融洽。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昨天結束的對印度四天國事訪問,便可知意義重大。 

  社論指出,胡錦濤主席表示,他這次訪問印度,同印度領導人就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未來發展達成了重要共識,共同認爲應該向全世界傳遞一個重要政治信號,這就是中印是真誠朋友,是合作夥伴,中印願意長期友好、携手合作、共同發展。胡錦濤這番話,令人欣慰。畢竟,中印關係半個世紀來大部分時候發展幷不平順,間中還打了一場邊境戰爭,從上世紀中葉彼此親如兄弟,到後來的分道揚鑣,甚至三幾年前“中國威脅論”還在印度甚囂塵上,便可瞭解中印兩國如今發出的“政治信號”,其意義確如胡錦濤所一再强調的——“重要”。 

  事實上,中印這樣的雙邊關係得來不易,否則,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兩位國家主席對印度訪問不至於相隔10年之久,兩國也不應該遲至去年才建立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所幸,從當前形勢看,人們還是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樂觀。中印雙邊貿易在10年間增長了15倍,年均增長32%;中國也成爲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幷提出要在2010年使雙邊貿易額達到400億美元的新目標。此外,雙方還要在明年完成自由貿易區問題的研究工作。這種巨大的經貿互動,形成了一股强大拉力,使兩個巨人越走越近。兩國不僅在經貿合作方面潜力巨大,在整體經濟發展上互補性也很强。一旦中印建立自由貿易區,勢必對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産生推動作用,進一步促進本區域的繁榮。 

  社論表示,然而,如果一味以爲中印合作將是瓜熟蒂落的必然,恐怕也不切實際。注意胡錦濤在印度科學宮發表的《携手拓展合作共創美好未來》演講。他爲推動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面深入發展提出了5項建議,排第一的,便是“增强政治互信,鞏固兩國關係基礎”。這等於說“政治互信”是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能否深入發展的最大關鍵。而恰恰在政治體制上,兩國差距最大。雙方都是古文明,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淵源;雙方都以計劃經濟爲基礎,印度甚至還有不少社會主義信徒;雙方都有龐大的農業人口,也是貧窮人口;雙方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凡此種種,都是有利於中印“手牽手”的因素。但是,一談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分歧便很容易顯現出來:一個是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體制,一個是多黨的西敏寺議會制度。這種差異,不僅隱約形成中印彼此的心病,也一直讓別有居心者從中挑撥。又正是這種差異,成了中印關係悲觀論的立論基礎,也成了看好印度者與看好中國者的分界綫。 

  社論最後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後儘管在對外關係上已經不談意識形態,然而,“制度之爭”却始終如影隨形。胡錦濤今年4月訪問美國,被問到的尖銳問題便是“政治民主”。胡錦濤當時說:“我認爲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他還進一步承諾,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必須說,胡錦濤這樣的宣示是令人欽佩的。中國未必需要西方式民主,印度的民主也不完全是西方的翻版,但是,中印在政治體制上差異太大這一事實,則終非好事。不論人們把中印比喻爲亞洲經濟的兩個輪子還是兩個引擎,總不會希望它們的型號、材質、操作方式完全不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