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北高選舉不應流為藍綠與族群對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7 14:07:53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台灣親綠的自由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北高兩市的選舉雖然如火如荼展開,然而“國務機要費”與首長特別費爭議的延續,使得社會瀰漫一片藍綠對決的非理性氛圍,媒體與政治人物關注的焦點顯然不在市政議題,而在於朝野的政治角力,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呼籲選民將北高市長選舉當成一場信任投票,意圖讓這一場地方首長選舉變成藍綠二○○八年大選的前哨戰,民眾的福祉與城市的建設,似乎很少有人聞問。

  社論說,不可諱言的,過去台灣的地方選舉充滿了兩種複雜的重要因素,一是賄選猖獗,一是瀰漫高層次的政治對抗氛圍,使得地方自治的發展顯得有些畸形。賄選盛行,收買了一些無理念的選民,造成地方派系的壯大;高層次的政治對抗,包攬了意識形態與族群的選票,將民眾切割成對立的兩個板塊。而夾雜其中,真正有才幹的政治人物,若非投靠地方派系,或是依附政黨,否則難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台灣賄選為害民主,固然重大,但政府近年來的抓賄行動由於民智漸開,成效漸彰,地方派系對地方的權與錢漸失去掌控,這是一種可喜的發展趨勢。然而,政黨、族群與意識形態的對決,仍然主導著地方政治,依然是扭曲台灣政治發展的負面因素。此種畸形的現象,尤以台北市的政治生態最為明顯。

  社論說,過去,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民意滿意度七、八成,但不及政黨、族群與意識形態的魔咒,在尋求連任時敗給了藍營候選人。台北市長職權並未牽涉兩岸政策,職責所在亦屬地方事務,市長的選戰本應比較競爭者的能力、操守與市政藍圖,孰料台灣的畸形政治生態卻讓台北市長選戰變質為統獨對決與藍綠對抗,在此情況下,注定了陳水扁當年連任市長失敗的命運。

  北高兩市選舉至今,顯然仍未超越台灣政治生態中惡質的一面。兩軍對壘之下,對戰氣氛激烈,但是卻缺乏市政議題的探討,只是成為“國務機要費”與首長特別費戰火的延燒,藍綠的候選人似乎不再是郝龍斌、黃俊英或謝長廷、陳菊,而是馬英九與陳水扁的代理人。如此的選戰形態,一方面係為政治惡鬥的蔓延,一方面乃為民粹的操弄,政治惡鬥使才能之士無法出頭,操弄民粹則損害司法的尊嚴,皆非市民、選民之福。

  社論說,北高市民應該重視市政建設,與市民的食衣住行攸關的議題,而非陷溺在政治狂熱之中,應以理性超然的態度對候選人作客觀的評價與抉擇,這才符合自身的權益。選民不能再受到政客的煽惑,必須揚棄族群情結與政黨成見,讓賢能之士主掌市政,或擔任民意的代言人監督市政,如此一來,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文化,始可臻於成熟與完備。因此,提升台灣的民主進步,必須選民、政黨與參選人共同期勉與努力,是所有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專題: 臺北、高雄市長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