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京車展落幕 離頂級車展仍有三大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06-11-27 16:45:06


北京車展擁擠的現場。
  中評社廣州11月27日電/今天,持續9天的北京車展落幕,高達50多萬的觀眾總量又將刷新國內車展記錄。 

  北京日報今日撰文指出,儘管開幕之際“躋身世界A級車展”的歡呼猶在耳邊,儘管國際汽車巨頭與自主品牌廠商各領風騷,“中國首發”、“亞洲首發”的數量大幅提升,但一如既往的交通擁堵,媒體日與專業觀眾接待日的無序,展館內不堪忍受的擁擠喧囂,還是讓人們不得不反思:北京離世界頂級車展究竟還有多遠? 

  北京車展在亞洲無可取代 

  想瞭解北京車展的強大號召力?全球1500家廠商參展,展出總面積12萬平方米、92款國內外新車亮相;大眾、戴-克、通用、豐田、福特、寶馬、日產、標緻雪鐵龍八大汽車巨頭均將本次車展升格為全球A級車展;特立獨行的豪華品牌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也首次以製造商形象高調亮相。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欣慰地表示:“無論從舉辦形式,還是參展人數上來說,北京車展都是國內其他幾大車展難以相比的。在中國、在亞洲,沒有任何其他車展能夠取代北京車展,這一點無庸置疑。” 

  海外媒體的關注印證了北京車展日漸增長的國際影響力。本屆車展,前來報道的媒體記者多達6000餘人,其中外國媒體占到20%。路透社、法新社、日本每日新聞、華爾街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美國《汽車雜誌》等均對北京車展進行了追蹤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甚至還專門開闢了北京車展專欄。 

  與上屆相比,2006北京車展最大的亮點在於國內汽車廠商尤其是自主品牌廠商的空前壯大。上汽榮威、一汽紅旗HQ3、華晨轎跑車M3、長安奔奔、奇瑞風雲II號等大批自主品牌新車令觀眾對本土汽車的研發能力刮目相看。在展臺面積、新車數量方面,國產汽車都佔據了半壁江山,從而改變了過去本土汽車廠商在北京車展上尷尬的配角地位,而羽翼漸豐的奇瑞、吉利、華晨等自主品牌代表,甚至成為海外媒體追逐的明星展商。 

  另外,國際汽車巨頭帶來的參展車型也越來越新,很多都是亞洲首次亮相,甚至不乏全球首發車,如豐田卡羅拉、邁巴赫62S、現代維克拉斯等。而雪佛蘭、本田、鈴木、福特等展示的氫燃料電池車、柴電混合動力概念車等,則使本屆車展呈現出汽車環保領域的世界前沿科技。 

  喧囂展館難尋汽車文化 

  廠商雲集名車爭妍的北京車展,本應是中國消費者領略汽車文化的絕佳時機。但問一問從車展現場出來的觀眾,最深的感觸恐怕都是一個字:累! 

  近6萬平方米的室內展館,幾乎從媒體日開始就人潮洶湧,而展館之間卻很少能找到可供休息停留的長椅,不少體力難支的觀眾,乾脆坐到了廠商的布展臺上。人氣最旺的1號館豪華車展廳,爭睹法拉利、保時捷、世爵、賓利的觀眾將整個展廳擠得密不透風,即便磕磕碰碰勉強接近展臺,也是只見人頭不見車。日本媒體在評價北京車展時,就連連驚呼:人多!人多!人多! 

  雖然場館緊張是造成車展現場擁擠不堪的首要原因,但主辦方的組織也飽受指責。媒體日原本只針對媒體開放的展館,卻呼啦啦湧進無數不相干的人,有的還抱著孩子,擠在展臺前爭搶新聞資料,甚至連展商收集的媒體名片都抄起一把就走。而第二天所謂的專業觀眾參觀日,進館人數更是高達6萬多人次,吵吵嚷嚷如趕廟會。 

  展館內噪聲污染同樣痼疾難除。儘管開展前組委會一再宣稱,展臺噪聲超過75分貝將被停電處罰,但展會期間這一限制實際上形同虛設,各參展商為吸引眼球,都動用了具有震撼效果的音響設備,聲光電齊備,歌舞表演你方唱罷我登場。還有一些大牌廠商惟恐現場不夠火爆,請來了各路明星助陣,更引得場館內尖叫聲不斷。 

  一位汽車版資深編輯感慨說:“國內車展看得越多,越懷念法蘭克福車展20萬平方米的舒適展館,還有以技術交流為主的氛圍。也許是中國汽車消費才剛剛起步吧,多數觀眾只是來湊個熱鬧,所以北京車展越來越像一場娛樂秀。” 

  與頂級車展三大差距 

  從參展商數量、車型總量和觀眾人數來看,北京車展毫無疑問可與世界頂級車展比肩。但衡量一屆車展的國際影響力不是簡單看幾個數字,而是要看車展本身的內涵:國際巨頭是否帶來了更多真正的新車型,尤其是全球首發的量產車型?概念車是否引領汽車設計與製造的最新技術潮流?本土廠商的產品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展會本身是否體現出鮮明的文化特色? 

  汽車專家程遠不止一次提醒,不用為躋身A級車展而興奮,或者因夠不上A級車展而懊惱。“汽車巨頭將北京車展或上海車展升級為A級車展,只是表明他們參展的投入力度。實際上,國際上A級車展並沒有明確的認定標準。” 

  在業界看來,北京車展與法蘭克福、北美、日內瓦、巴黎、東京五大車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全球首發新車少。雖然各大汽車巨頭聲稱北京車展參展規格提升,但細數他們帶來的車型,還是以在售車居多,不少展臺如同經銷店搬家,而讓人眼前一亮的全球首發新車屈指可數,有的號稱全球首發其實也不過是改型或改版而已。相形之下,去年東京車展79個全球首發車的陣容則十分驚人。 

  二是國際汽車巨頭首腦人物不多。全球五大車展,是發佈新車的最佳時機,往往各大汽車巨頭的首腦人物都親臨現場推介新車。但本屆北京車展,八大汽車巨頭中只見戴克董事長蔡澈、標緻全球總裁聖儒的身影,其他各家都只是派出全球副總裁、董事或中國公司總裁助陣。 

  三是展館硬件設施與服務環節亟待改進。相對于50多萬的觀眾,6萬平方米的國展展館已經不堪重負,停車、餐飲等服務都難以保障,更無法奢望舉辦技術交流和現場試車之類的豐富活動。即便是與上海車展相比,北京車展也已經落後很多。 

  移師新國展面臨更大考驗 

  在組委會看來,場館擁擠、交通擁堵、停車難、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在下屆車展移師新國展後將會迎刃而解。 

  不過,新國展一再拖後的工期和交通條件的不便已經引起了人們對北京車展發展走向的擔憂:好不容易擺脫過度擁擠的北京車展,會不會因易地舉辦而失去寶貴的人氣? 

  新國展中心位於首都機場以西1.5公里的順義區天竺空港城內,規劃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其中設計展出面積20萬平方米左右,一期規劃有3000多個停車位,電動穿梭巴士將沿展覽中心外部環路連接各個廣場。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原定於今年10月啟用的新國展,由於重要股東撤資,工程進展緩慢,投用時間已經延遲到了明年10月。 

  困擾新國展發展的更大問題還在於交通的不便。雖然新國展離京承高速後沙峪出口不過五六公里,由市中心出發開車三四十分鐘能抵達,但沒有配套的軌道交通令市區觀眾前來觀展十分不便。相對而言,上海新國展交通優勢就十分優越,地鐵二號線龍陽路站距離展館不過數百米,車展期間,組委會派出班車在龍陽路前一站就開始擺渡觀眾。此前,新國展曾寄望於東直門至機場的機場快軌能在展館東側設站,但目前已無可能性。出於對交通狀況的擔憂,北京航展主辦方今年上半年就已宣佈,明年不會轉移到新國展。 

  根據北京車展組委會的設想,今後北京車展將在舊國展和首都機場間設看展班車。但是,今年車展苦心開設的至奧體、工體的擺渡車,就因為發車間隔半小時一趟而幾乎無人問津。下屆車展,從舊國展到新國展的班車勢必要增加車輛壓縮間隔,再加上路途遙遠,運營費用國展能否承受?而從首都機場擺渡,旅客需自掏腰包先到機場,無論是機場大巴還是機場快軌都費用不菲,一個往返費用能接近門票價格。因此,提高觀展的便捷性凝聚人氣將是下屆車展需要首先解決的難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